「讓」包袱:
表現包袱還有個具體手法,就是「讓」包袱。「讓」包袱是為了給觀眾讓出笑的空隙來,不能在觀眾笑時仍然自顧自的往下演唱,這樣會把觀眾的笑聲頂回去,有時還會被聽眾的笑聲蓋住下邊的唱詞。
一般的作法是,把估計能響的包袱「甩」出去之後,要暫時中斷和聽眾的直接交流,也就是先將目光避開聽眾。但是表現包袱時的那種情緒,仍然要延續下來,不能使人感到故意在與聽眾脫離目光接觸,而要在感情持續不斷的情況下,自然的轉動身軀或扭動頭部。
在「讓」包袱的空隙中,唱詞暫時停止,節子板仍要敲擊「過門」,以延續和保持住原有的節奏速度,起到「詞停節奏不斷」的聯接作用。那為什麼要注意避開目光呢?因演員如果中止了唱詞,眼睛卻一直瞅著觀眾,觀眾就會誤解演員還要接著唱,於是會忍住笑聲,集中注意力,準備聽下邊的歌詞,這樣一來包袱也就不響了!
待笑聲剛要消失,合作對手要適時接上下邊的「口白」,不要讓笑聲完全消失了才接詞,容易造成冷場之感。
「噎」包袱:
表現包袱還有個具體手法就是「噎」包袱。它與「讓」包袱相反,「讓」包袱是為了給觀眾讓出笑的空隙,「噎」包袱則是要把聽眾的笑聲堵回去。有的地方為了使「包袱」的力量更集中,效果更強烈,就得要採取這種手法。否則,貪圖了過程中那些零碎的笑聲,就會丟掉全段收尾時,最終集中而痛快的笑聲。
一般的作法是,在聽眾笑聲已經開始的語句,演員也從感情、語氣、眼神到動作,絲毫不間斷的往下演,好壓下觀眾的笑聲。如果觀眾的笑聲又出現,演員再次運用緊湊的節奏往回頂,一定要等唱完最後一句,才讓觀眾釋放的大笑出來。
演員會把前邊這個包袱往回噎,是擔心最後收不住尾,也怕觀眾插入的笑聲讓這些對韻句組唱得支離破碎,所以這些火侯要掌握得恰到好處。
「演出」了包袱:
有的演員能巧妙的演出和設計,通過個人獨具魅力的動作、表情、藝術處理,把原本唱詞上看不出有「包袱」的地方,「演出」了包袱來。例如演員利用段落中重新起板的機會,用大板和節子板合奏了八拍「加官點」,再搭配上劇情裡贓官上場的台步,驕橫可笑的神態,最後一開口道地的「官腔」,便活靈活現的造成了強烈的「包袱」。
實際上演員主要是依據唱詞內容所提供的那些,能夠造成包袱的具體描寫來演出,不會離開作品內容單獨去製造「包袱」。同時演員的表情、動作,也不能脫離唱詞本身以及演員應具有的內心情感而單獨存在。
﹙本文待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