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3日訊】一場造成數十萬海地居民死亡的地震,卻意外地給中共帶來外交上的危機。中共私心自用的虛偽行徑,不僅引發國際輿論的譁然非議,也暴露其不足以承擔大國重任的本質。
沽名釣譽搶機先
詹姆斯頓基金會(Jamsetown Foundation)二月四日發表丹尼爾.埃裡克森(Daniel Erikson)的文章,文中探討在海地地震救援工作中,中共與台灣、海地之間微妙的政治關係。
埃裡克森表示,海地地震居然引起千里之外的中國「餘震」連連,這是許多中國觀察家所始料未及的,畢竟,中國與海地的關係向來不深,外交關係疏遠,就各方面而言(如地理位置、開發程度、語言與文化等),兩國差異也很大。但是,中共在一月十二日海地地震後不久,卻立即派遣六十人搜救隊,在一月十四日凌晨二時抵達海地首都太子港,並宣佈提供總額達四百四十萬美元的人道援助,紅十字會中國分會還另外認捐一百萬美元。
埃裡克森分析,中共之所以快速展開救援行動,其實是私心希望能趁機扮演世界大國的角色,一方面滿足國內民族主義者的期待,另一方面則希望加強與美國的合作、鞏固其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地位。此外,也有可能藉此進一步孤立台灣。
基於上述因素,中共領導階層不得不審慎應對此次的任務。也就是說,對內而言,他們必須顧慮到國內民眾的看法,如保護身陷海地的中國公民、協尋遇難中國外交人員的屍體;對外則牽涉到國際角色的扮演問題,包括參與多國合作,以及展現身為「大國」應負的人道責任。
落得裡外不討好
雖然中共強調:救援海地係出自同情心,且自身的實際救災經驗也能協助重建,但是,在找到中國八名遇難維和警察的屍體後,中共的搜救隊即停止救援工作,此舉隨即引發國際輿論的質疑,認為其救援動機是出於狹隘的民族主義。
在國內方面,中共賦予八名死難者英雄封號,且精心安排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隆重的安葬儀式。但是這些措施卻在網路上引起負面的評論:有人百感交集的提到貴州省西南部中共公安警察的暴行,有人則認為這些維和人員都很腐敗,他們係因「其他目的」而被送往國外的。
如此看來,中共這次在國內外的高度期望下,高調登場國際舞台,最後只落得「裡外不討好」的下場。
台灣對中共「冷處理」
理論上,中共這種裡外不討好的處境應該會讓台灣方面很開心,不過,台灣在這次海地地震中並未利用機會反制中共,根據埃裡克森的觀察,可能是因為台灣馬英九總統推動「外交休兵」,對台灣與中共在國際間的主權爭論採「冷處理」所致。
不過,「台灣仍努力維持與海地的外交關係,以避免海地轉而效忠中共。因此,台灣在海地地震後也立即派出醫療救援小組,以及宣佈總額達五百四十萬美元的援助。地震發生後的兩個星期,馬總統也親自會見了海地總理,並且宣佈四項未來將提供海地的援助計畫,包括公共衛生、住房、創造就業機會,以及領養孤兒的計畫。」
燙手山芋丟給美國
埃裡克森認為:中共在這次海地地震扮演的救援角色遠不如一個小國,充其量只像個參與多邊救援的普通國家。很明顯地,中共一直不想承擔更大的責任,例如不願大幅增加中國維和人員,也極力迴避成為主要的捐助國。
地震發生幾天後,美國已動員一萬支部隊以及數千萬美元的援助,並且擔任主導角色,預計在未來幾個月、甚或幾年,持續協助海地。此外,比利時、冰島、波蘭、土耳其等來自全球各地的國家,也仍持續在海地提供協助。相較之下,中共的援助只是杯水車薪,九牛一毛。
這次的事件,可以看出中共對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的一貫態度:它只對於該區的經濟利益有興趣,談到應急,不妨作作姿態、虛應故事一番,至於嚴肅的災害救助與善後工作,還是丟給美國處理吧!◇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63期【西方看中國】欄目 (2010/03/04刊)
本文連結: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