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透過由中國傳至日本的書法名蹟,對日本書道產生不可磨滅的烙印效果。實際上現今在日本國內能見的中國書法書蹟在數量與質量上都能著錄成人類的文化遺產;日本的書道可謂是中國書法的旁支,而日本的書蹟收藏,也是中國書法在海外遺下的一個寶庫。
日本已故前京都博物館館長神田喜一郎 在著作中就說到:「傳到日本的中國書蹟不僅在數量上取勝,還包含著許多名跡,甚至在中國已經不存的珍稀貴重名品也有不少」。
書道史的發展和書蹟文物的豐瘠有著互為因果的必然關係,中國為數不少的珍貴書蹟傳到日本,必然激發日本書道史的發展。了解中國歷代的書蹟傳入日本的高峰之盛況,更能清楚地掌握中國書法左右日本書道史發展的背景。從西元七世紀「遣唐使」 開始直至二十世紀初,日本從中國輸入精粹的書法書蹟持續不絕。
神田喜一郎,在所著〈傳來日本的中國書蹟〉一文中,指出日本輸入中國書法名蹟的四個主要時代,從古至今分別為奈良朝時代 (西元708-780)、鐮倉時代 (西元1192-1334)、明治(西元1868-1912)維新 前後,和大正 至昭和時代(西元1912-1926-1989)。而奈良時代和大正、昭和時期輸入的中國書蹟在歷史的價值上更是重要。以神田喜一郎所指出的中國書法書蹟輸入日本之歷史,對應到中國的歷史時代,時間長達千年以上,時間帶跨越中國唐朝到民初。
中國書蹟流入日本的數量到底有多龐大?日本學者木下政雄指出,日本珍藏著豐富的中國風書法書蹟,細數歷史各朝代的特色分別是:「從傳入晉唐書風的正倉院 寶物開始,…珍藏作品之多到了令人驚異的程度,宋元的禪僧的筆蹟以及鐮倉、室町的緇流(僧侶)的書法數量,禪林茶家(研究茶道的僧侶)的周到鑑賞法也傳藏了難以計數的珍藏,真是稀有。還有辛亥革命前後受波及以致中國古書畫大量流入日本,書畫愛好家競相蒐集。」 他又說:「從大正到昭和期間,傳來的書蹟成為和漢名品之複製、寫真版的源頭,人人伸手就能得到鑑賞優秀筆跡的機會、臨摹也非常方便」 。
從以上兩位學者所言,可以發現中國書蹟以及影響日本書道歷史的時間從古代直到現代,在內容上更是琳瑯滿目。
後續將分別敘述中國書蹟傳入日本的各個高峰及重要的中國書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