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書蹟傳入日本的四大高峰期

容加
font print 人氣: 73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國書法透過由中國傳至日本的書法名蹟,對日本書道產生不可磨滅的烙印效果。實際上現今在日本國內能見的中國書法書蹟在數量與質量上都能著錄成人類的文化遺產;日本的書道可謂是中國書法的旁支,而日本的書蹟收藏,也是中國書法在海外遺下的一個寶庫。

日本已故前京都博物館館長神田喜一郎 在著作中就說到:「傳到日本的中國書蹟不僅在數量上取勝,還包含著許多名跡,甚至在中國已經不存的珍稀貴重名品也有不少」。

書道史的發展和書蹟文物的豐瘠有著互為因果的必然關係,中國為數不少的珍貴書蹟傳到日本,必然激發日本書道史的發展。了解中國歷代的書蹟傳入日本的高峰之盛況,更能清楚地掌握中國書法左右日本書道史發展的背景。從西元七世紀「遣唐使」 開始直至二十世紀初,日本從中國輸入精粹的書法書蹟持續不絕。

神田喜一郎,在所著〈傳來日本的中國書蹟〉一文中,指出日本輸入中國書法名蹟的四個主要時代,從古至今分別為奈良朝時代 (西元708-780)、鐮倉時代 (西元1192-1334)、明治(西元1868-1912)維新 前後,和大正 至昭和時代(西元1912-1926-1989)。而奈良時代和大正、昭和時期輸入的中國書蹟在歷史的價值上更是重要。以神田喜一郎所指出的中國書法書蹟輸入日本之歷史,對應到中國的歷史時代,時間長達千年以上,時間帶跨越中國唐朝到民初。

中國書蹟流入日本的數量到底有多龐大?日本學者木下政雄指出,日本珍藏著豐富的中國風書法書蹟,細數歷史各朝代的特色分別是:「從傳入晉唐書風的正倉院 寶物開始,…珍藏作品之多到了令人驚異的程度,宋元的禪僧的筆蹟以及鐮倉、室町的緇流(僧侶)的書法數量,禪林茶家(研究茶道的僧侶)的周到鑑賞法也傳藏了難以計數的珍藏,真是稀有。還有辛亥革命前後受波及以致中國古書畫大量流入日本,書畫愛好家競相蒐集。」 他又說:「從大正到昭和期間,傳來的書蹟成為和漢名品之複製、寫真版的源頭,人人伸手就能得到鑑賞優秀筆跡的機會、臨摹也非常方便」 。
從以上兩位學者所言,可以發現中國書蹟以及影響日本書道歷史的時間從古代直到現代,在內容上更是琳瑯滿目。
後續將分別敘述中國書蹟傳入日本的各個高峰及重要的中國書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 胡塞佩‧德‧里韋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年)是西班牙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但人們可能想不到,他的整個藝術生涯是在意大利度過的。他被稱為「洛‧斯帕尼奧雷托」(Lo Spagnoletto),意即「西班牙小子」,是卡拉瓦喬最有才華的追隨者之一。在藝術創作中,里韋拉對卡拉瓦喬強烈戲劇化的明暗對比進行改造,探索出了更明亮的光影效果。里韋拉還融合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西班牙繪畫的寫實、博洛尼亞的古典主義和羅馬畫派的造型。
  •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Jenny Zeng/大紀元)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於10月11日在紐約布碌崙(布魯克林)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為期約三個月。期間紐約人無需遠赴羅馬,即可近距離體驗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精髓。
  • 《埃及農婦與他的孩子》(An Egyptian Peasant Woman and Her Child)是一幅等身大小的畫作,描繪了一位農夫之妻將熟睡的孩子扛在肩膀上。這是在埃及的歷史轉型與擴張階段,由法國畫家萊昂‧博納(Léon Bonnat,1833–1922年)捕捉到的親情滿溢的生活瞬間。
  • 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畫家,他一生畫了三百多幅壁畫,並有近一百幅卷軸畫被皇宮收藏。民間畫工稱他為「畫祖」,史稱「畫聖吳道子」。
  • 托爾金(J.R.R. Tolkien)的《王者再臨》(The Return of the King)是史詩奇幻三部曲《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最後一部,內容雖直面黑暗,結局卻充滿光明。這是一部充滿希望的故事,無論有多少黑暗跡象,無論有多大的困難,希望都在。在一切看似無望的時刻,這個故事值得我們做為借鏡。
  • 舞蹈是藝術史上最美、最受人喜愛的繪畫題材之一。一些名畫以不同風格描繪這一主題,其中包括歷史畫、肖像畫和風俗畫;它們展示神話人物、貴族和平民肢體的律動,此乃人性最原始的表達方式。
  • 波寧頓未滿26歲就因肺結核過世,他的整個藝術創作生涯僅10年的時間,且後5年才創作油畫。儘管如此,大眾依舊公認波寧頓是他那個時代重要的藝術家,影響了法國和英國的浪漫主義運動。
  • 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傳說中的八仙中漢鍾離度化呂洞賓修道成仙的故事。 《鍾離度呂》局部。(正見網)
    黃粱一夢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但其實它有多個版本,講述的卻是不同的神仙度人的故事,鍾離度呂就是其中之一。
  • 《被俘的安德洛瑪刻》(Captive Andromache,約1888年)由英國學院派畫家弗雷德里克‧萊頓(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年)構思並創作,動人地展現了母親與孩子、丈夫與妻子之間的情感。在萊頓敏感的筆觸下,這些充滿愛的親緣關係,為安德洛瑪刻在特洛伊戰爭後經歷的國破家亡,提供了修復的解藥。這幅畫也提醒我們,往往透過失去,我們才學會珍惜擁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