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4日訊】《轅門射戟》戲中的呂布由小生飾演,此小生稱為雉尾生(小生可分成雉尾生、扇子生、窮生等)。雉尾生所飾武將需具儒雅的特性,或具美男子的典型,呂布就是個美男子的典型;其他的雉尾生還有周瑜、楊再興等。雉尾生和武生有區別,武生充滿陽剛,動作很大;而雉尾生則要做到「文而不瘟,武而不剛」,一種文質彬彬的風度。雉尾生的扮像最顯眼的是,他頭戴紫金冠(又稱太子盔,飾演李世民者戴之)上面還要加插上兩枝雉尾,雉尾(翎子)隨著身體擺動,猶如柳樹迎風,十分的美觀與瀟灑。
東漢末年,劉備屯兵小沛,呂布在徐州,袁術據壽春。袁術想攻劉備,派大將紀靈攻打,並致書呂布,請布不要幫助劉備。劉備此時也向呂布求援。呂布乃決定為兩方和解,宴請劉備與紀靈。酒過三巡,呂布提起和解之議,命人將方天畫戟,樹立轅門之外,由其發箭射之,如射中則雙方和解,如不中,聽憑雙方交兵。呂布發箭果中,紀靈只好遵約退兵。
劇情很單純,就是呂布幫劉備解了圍。呂布有了雉尾生的英挺扮像,唱的方面,這齣戲全部唱的是西皮調,京劇的各種調,起唱點不一樣:「西皮,眼上起;二簧,板上起;梆子是閃板開口」,造成不同氣氛。西皮,眼上起,較有商量、對話的味道。全戲也是呂布主唱,劉備與紀靈只唱一小段。
這齣小生為主角的《轅門射戟》,其實並不好演,因為故事戲劇性不高,全靠小生的魅力。有扮像、會唱,這是最基本的了,最主要還要有做工與表情,表演出呂布如何周旋在劉備、張飛、紀靈之間,這三個人對呂布有不同的態度與要求,呂布就需有不同的回應才行。這就要看演員的歷練與悟性了。
過去台灣雉尾生演的最好的是劉玉麟,其他小生類型像扇子生、窮生等劉玉麟也演的很好,所以他被稱為「全才小生」,甚至有人說他是繼程繼仙之後的一人。劉玉麟原學武生,後學老生,到了十七歲遇到閻福財老師,才正式走上小生的路,閻老師不是名演員、不是大主角,就是極普通的班底,也就是傳統性很強的基本演員,一般稱作「大路活」。可是劉玉麟學的卻是心服口服,閻老師會戲之多、見識之廣,腹笥淵博,而且為人正直,品德操守高潔。閻老師是「選徒必先選德」,他不會打學生,也不會罵學生,但是學生的忍耐度不夠,德不夠,可能也撐不下去,他就是淡淡幾句話,比如說「你呀,床底起寶塔,高不到哪裏去」。
這句話含意很深,這是指人因為怕挨罵、怕受到委屈,用一種維護自己的心去學習,這種學習狀態永遠只在床底下的範圍。真正的學習是要嚴格要求自己,跨出自保、除去掩飾。悟到這個理,與人配搭演戲特別放的開,伸縮自如。劉玉麟做工、表情特別投入、特別有戲劇的味兒,就是他培養出更大的胸襟,所以寶塔能越來越高。
劉玉麟起先懵懵懂懂,跟著老師邊學邊演,閻老師並不多話,但在適當時候會點到他。慢慢的劉玉麟在台上越來越敏銳,即使在後台也能注意到台上的動靜。他從實務中學,跟著老師搭各處劇團(閻老師年老,演的是丑角),跑碼頭,登台的機會多,閱歷也就深了,自己能單挑《轅門射戟》、《白門樓》、《岳家莊》、《羅成叫關》等小生份量重的這些戲。閻老師為他打下極佳的基礎,使他在台上一思一念、一舉一動,全都入戲。看到專注度這麼高的演員,誰都會歎為觀止。
三國演義中,呂布屬於舊時代的,他依恃的是武功高強,但缺乏品德,誰有權勢就投靠誰,毫無見地。《轅門射戟》靠他神射的箭術,真是技壓全場。但最多是個前浪,不久就被後浪推的無影無蹤。
最近電影「孔子」也是這種情形,電影中詮釋的孔子根本是共產黨的化身,電影主軸是孔子與季孫氏的鬥爭。一開始就醜化季孫氏家,把他們家扣上人殉的大帽子。這是共產黨招牌技倆,不過不懂這招的人,就誤以為孔子鬥爭季孫氏,廢止人殉是何其的偉大,然而根本沒有這段史實。大陸的考古工作已完全為政治服務,用不會說話的地下文物,任意栽贓;如此勝之不武,真孔子竟成大騙子,利用孔子講共產黨的鬥爭有理。
還有一場孔子與季孫氏比射箭,孔子這會兒也變成《轅門射戟》的呂布了?呂布憑武技,獲得暫時的勝利,標示的卻是他由盛轉衰,不久滅亡,再也沒有明天。難道孔子也要全靠以力服人,而沒有以德服人的地方。電影「孔子」一開始就用墳墓做文章,藉大場面的建墳、屠殺犧牲,透露死氣沉沉的光景。這部電影無意中給人重大警告,如果不覺悟,趕緊三退,只怕來不及逃出就要嚴封在幕穴之中了(燈即將滅)。為共產黨殉塟,值得嗎?@*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