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梁中西醫園地】歲寒三友之「竹」
竹
竹,是禾本科的一個分支,分佈在亞熱帶地區,有的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樹。通常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生長,也可以通過開花結籽繁衍。有些種類的竹筍可以食用。竹子主要分佈在地球的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地區。
竹並不經常開花,外形又非常相似,所以現行竹的分類是根據竹筍外包的殼來區別分類的。竹子也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有些竹的空心莖每天可長40公分,完全成長後的高度可達35─40米。竹生長快速的原因是每節都在生長,其他植物只有頂端的分生組織在生長。隨著竹的不斷長大,竹節外面包裹的鞘脫落後,竹就停止生長了。
竹被稱為歲寒三友之一,深受人們的喜愛,它挺直,秀麗,姿態青雅。它雖然沒有牡丹的華貴,桃李的妖艷,卻青青鬱鬱,樸實無華,剛強正直,寧折不屈。正是由於這種品格,受到許多人的青睞。蘇東坡愛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清代的鄭板橋曾借竹詠志:「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遍身是寶,它材質堅韌,富有彈性,集剛柔於一身,用途十分廣泛。蘇東坡說:衣食住行都離不了竹,「食者竹筍,應者竹瓦,載者竹筏,履者竹鞋,衣者竹皮,書者竹紙,真可謂一日不可無此君也。」
竹筍
宋朝詩人楊萬里的《煮筍》詩說:「嶺南市裹筍如酥,筍味清絕酥不如。帶雨劇來和籜煮,中含拓漿新甘露。可齏可膾最可羹,繞齒蔌蔌冰雪聲,不須?筍莫成竹,頓頓食筍莫食肉。」詩中把竹筍的質地、味道、營養概括得淋漓盡致,可謂絕唱。詩人白居易也有一首《食筍》詩:「置之炊甑中,與飯同時煮,紫籜坼故錦,素肌掰新玉。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竹筍種類頗多,一般分為冬筍、春筍和鞭筍。冬筍被稱為「竹筍之王」,它是毛竹生於地下的嫩莖,因天氣寒冷,它處於冬眠狀態,寒冬過後,冬筍破土而出。春筍是春季生長的嫩筍。鞭筍是竹筍中最次的一種,是毛竹夏季生長在泥土裏的嫩枝頭,狀似馬鞭,故得名。可食用的竹筍品種,主要有毛竹、斑竹、百家竹、慈竹、麻竹、綠竹等。
竹筍可入藥。孫思邈在其《千金方》一書中說:「竹筍性味甘寒無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力,可久食。」《本草綱目}中也說:竹筍「治消渴,利水道益氣,祛熱,消痰,爽胃。肺熱咳嗽,胃熱嘈雜者,食筍可醫。」中醫學認為:竹筍性味甘、涼,有祛熱、益氣、消痰、治療消渴等功效。
竹葉、竹茹、竹瀝也是有名的良藥。
竹葉性味甘、淡;寒,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的功效。《食療本草》說:竹葉「主咳逆,消渴,痰飲,喉痹,除煩熱」。《本草新編》也說:「逐上氣咳喘,散陽明之邪熱,亦退虛熱煩燥不眠,專涼心經,尤祛風痙。」
竹茹為莖桿除去外皮後刮下之乾燥中間層,性味甘、涼,能涼血、化痰、止咳,可治療吐血、衄血、崩漏等疾病。《本草再新》認為,「竹茹有瀉火除煩,潤肺開鬱,化痰涼血,止吐血,化瘀血」等功效。《本草新編》認為「竹茹,主胃熱呃逆,療噎膈嘔噦,尤止心煩。」
竹瀝為竹子的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性味甘、寒,清熱滑痰,鎮驚利竅,止咳平喘。《本草新編》認為「竹瀝,卻陰虛發熱,理中風噤口。小兒天吊驚癇,入口便定。婦人胎產悶暈,下喉即蘇。止驚怪卻痰。痰在手足四肢,非此不達;痰在皮裡膜外,非此不卻。世俗以大寒置之。不知竹瀝系火燒出瀝,佐之姜汁,水火相宜,又何寒哉。」
《本草新編》總結竹葉、竹茹、竹瀝三味藥認為「總皆清痰瀉火之藥,因其氣味寒,不傷元氣,可多用,以佐參、苓、耆、朮健脾開胃也。……竹葉輕於竹茹,雖涼心而清肺;竹茹輕於竹瀝,雖清心而清胃;若竹瀝則重於竹葉、竹茹,雖清心而兼補陰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