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孩子鬧彆扭怎麼辦

鄔里希.戴克邁醫師 譯/ 姬健梅
font print 人氣: 270
【字號】    
   標籤: tags:

鬧彆扭是孩子保護自己的方式

孩子的心理不斷發展,需要大人時時調整態度,視不同的情況而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 當孩子追求自主和自由的願望受到太多限制、當他的自動自發由於大人的誤解而受到壓抑,自然會導致孩子鬧彆扭。如果大人將此視為對於自身權威的挑釁,衝突就會更加嚴重。

鬧彆扭是孩子保護自己的自然反應。這種情況特別容易出現在孩子覺得無法達到大人的要求時─ ─當他不想達到大人的要求;當他覺得這些要求不公平、限制太多、看不起他;或是造成他的痛苦時。所以做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與意志力的表現,鬧彆扭有其正面的意義。

另一方面,當父母對孩子要求太多,高估了孩子的自主和獨立性時,也會出現孩子鬧彆扭的情況。或是當父母無視孩子的困難,忽略孩子對關懷和溫柔的需要時。

(表格)當孩子鬧彆扭

鬧彆扭的原因

解決方式

1.當孩子追求自主和自由的願望受到太多限制。

2.當他的自動自發由於大人的誤解而受到壓抑。

3.當他不想達到大人的要求。

4.大人的要求不公平、限制太多、看不起他。

5.大人的要求造成他的痛苦時。

1.懂得讓步。

2.承認錯誤。

3.避免命令的口氣。

4.鬧彆扭時仍試著友善地跟他說話。

通常孩子只要找到一件有趣而符合他身心發展的事情做,倔強的反抗行為就會迅速消失。也就是說,孩子鬧彆扭並不是隨興為之,也不是盲目而毫無理由,就算有時候孩子的脾氣看似發得毫無道理。通常都是大人沒能適應孩子的需要。現在你該了解,鬧彆扭的年紀固然會來到,但不見得一定要弄得雞飛狗跳。 事實上,孩子只會對大人鬧彆扭,而且通常只會針對某幾個大人發作。由此可見,孩子鬧彆扭的情況是可以控制的。下面要告訴你如何處理孩子鬧彆扭的行為。

懂得讓步
不管多麼重視孩子追求自由的需要,父母都知道完全沒有規定和禁令是行不通的。但是規矩和限制要有理由,而且是孩子能夠懂得的理由。 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感覺得出哪些規定是合理的,哪些不是。合理的規定出於現實生活不得不然的需要,而不是由於父母的不耐煩和方便。在說明理由時若是只訴諸父母的權威,就剝奪了孩子學習決定和判斷事況的機會。合理的限制在孩子很小時就可以向他解釋,比如說哪些東西是危險的(電氣、瓦斯、剪刀等等)。孩子也能夠了解父母沒有辦法整天陪著他玩,而有其他的事情得做。

承認錯誤
在跟孩子解釋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某些規定其實並無必要。那麼你就應該坦白承認,告訴孩子:「是我弄錯了,你是對的!」這樣一來,孩子能感覺到大人並不自視為絕不會錯的權威人物。他看見你主動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等到他鬧彆扭大吵大鬧之後才改變規定。你會驚訝地發現,如果肯這樣跟他解釋,孩子其實是很寬容而體諒的。

避免命令的口氣
不要說:「不要再玩了,我們得出門了。」而改用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說:「如果我們還想去店裡買東西的話,我們就該出門了。」通常能得到較好的效果。

防止孩子鬧彆扭
所有這些提示都是為了避免孩子掉入彆扭情緒的漩渦裡,因為一旦陷入,他就很難跳出。在孩子剛開始鬧彆扭時,偶爾還可以用幽默感和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提議有趣的活動!)來免掉一場哭鬧。可是一旦孩子真正發作,那麼這些方法就起不了作用,就算大人平心靜氣合情合理地跟他解釋也沒有用。在這一刻,孩子全心專注於自己的願望,聽不進任何道理。最好的辦法─ ─讓孩子去鬧,但仍試著友善地跟他說話。至於衝突本身,可以事後再和他談。

錯誤教育的後果
孩子並不需要和父母進行無謂的抗爭來貫徹他的意志。孩子是弱勢的一方,以強迫孩子就範的方式,只會讓他發展不出自己做決定的勇氣,因為大人總認為孩子的決定是錯誤或是不可靠的。孩子會變得聽話、順從、做決定時依賴他人,而且學不到有目標地展開一件活動。 跟強迫壓抑同樣錯誤的方式是,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他無法控制的哭鬧和憤怒(把他丟到門外,或是把他鎖在房間裡)。

孩子的怒氣是針對那個惹他生氣的大人,至少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是大人惹了他。如果那個大人不理他,孩子就會把怒氣發洩在別人、別的東西、甚至是自己身上。 這就種下了孩子日後情緒抑鬱和缺乏勇氣的根源。放棄規矩和限制並不能避免孩子哭、鬧彆扭。相反地,規矩和限制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不能變成一種壓迫)。完全的自由長期下來會讓孩子不快樂。沒有外在的限制(以及沒有外在的認同),孩子會覺得無助、缺乏安全感,覺得被拋棄,由此而生的恐懼將以憤怒的形式表現於外。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關於孩子整體人格的教育及培養目標,有許多不同的著眼點。發展心理學家透過對一般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及其本身研究的認知,設下了一些教育與栽培孩子的範圍,而教育學家對此也有相當貢獻。
  • 如果在孩子兩歲兩個月大~兩歲半之間,開始訓練孩子上廁所,孩子在兩歲半~兩歲九個月之間,就大致可以保持乾淨。
  • 把簡單而有意義的工作交給孩子,並鼓勵、訓練他上廁所,在孩子鬧彆扭時友善的對待他。
  • 不同的教育風格,對孩子人格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
  • 勉強孩子過規律的生活不但無益,甚至會讓孩子的生理機能失去平衡。然而這並不表示生活裡不需要有任何規律。如果不定時提供孩子睡眠和進食的機會,孩子可能會覺得缺乏安全感,甚至會感到被忽視。定時發生的事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和受到保護,也讓日常生活的過程顯得清楚而容易理解。
  • 對於自身能力產生信心,是自我成長中最重要的學習目標之一。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水準通常是以他最親近的人為準,從這個人身上孩子學到哪些要求應該是他能做到的。
  • 對於自身能力產生信心,是自我成長中最重要的學習目標之一。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水準通常是以他最親近的人為準,從這個人身上孩子學到哪些要求應該是他能做到的。
  • 讓孩子知道如何正確看待電視節目。也許電視已經對孩子產生了一種魔力(尤其是當你自己經常在孩子面前看電視)。在這個年紀應該盡量少讓孩子看電視,而盡量讓孩子透過直接的接觸獲得各種經驗和啟發。
  • 從幫助孩子發展的角度來看,小孩房間自然是越大越好。如果居住空間有限,暫時無法讓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房間,至少應該盡可能讓他在一個房間內,「擁有」一塊屬於他自己的地方。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