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之主一貫,天時雖異,其事雖殊,所以亡同者,樂不適也。樂不適則不可以存。糟丘酒池,肉圃為格,雕柱而桔諸侯,不適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環,截涉者脛而視其髓,殺梅伯而遺文王其醢,不適也。文王貌受,以告諸侯。作為琁室,築為頃宮,剖孕婦而觀其化,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
亡國之主都是同一道理,雖然時間不同,行事也不同,但亡國的原因是相同的,都是拿不適合義理的事來當作娛樂。而把不適合義理的事當作娛樂,就不能獲得生存。
廣設酒池肉林,對人民施以炮烙之刑,雕柱懸桔槔用以上下諸侯,是不適合義理的。殺鬼侯的女兒取她身上的佩玉,切斷在水中行走之人的小腿而察看骨髓,殺大臣梅伯剁成肉醬後送給文王,是不適合義理的。
文王表面上雖然接受了,但卻把這些事告訴諸侯們。建造璇宮、傾宮,剖開孕婦的肚子來觀察胎兒變化,對比干挖心而察看他的心竅,是不適合義理的。
對於這段歷史,孔子說:「商紂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那麼比干就不會死了。」由這些事情可以知道,夏、商朝之所以滅亡的原因。
後來,《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孔子所說的這段話,就演變成「一竅不通」這句成語,用來比喻愚昧不明事理的人,或對某事一點也不懂的人。
--摘編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