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整衣焚香,然後閱卷
一、「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許衡(1209—1281年),字仲平,號魯齋,河內(今河南省沁陽縣)人。宋元之際的學者,信奉程朱理學,並大力宣傳。著有《魯齋集》等。
許衡少年時,曾在一個夏天的中午,揮汗如雨的趕路,口中乾渴難忍。
這時,見到路旁有一棵梨樹,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甜的梨,許多人爭相摘取,吃梨解渴。
許衡獨自端坐在樹下,不為所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梨吃?」他說:「這梨不是自家的東西,不能取用。」
那人又對他說:「現在正置亂世,這梨沒有主人。」
許衡答道:「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梨沒有主人,我的心難道也沒有主人嗎?)」
二、正心去私,勿受制於人
李納性情急躁,酷愛下棋,每當拿起棋子時,性情就變得非常平和,而忘掉了一切。
每當李納有所不滿,因而發怒時,家中僕役們,就悄悄地拿來棋具,放在他面前。他一見棋具,便高興起來,取子佈陣,一個人沉浸在博殺之樂中,完全忘記了一切。
這時,男女家僕們,便無所事事,隨心任意的為其所為。
另有一人,名叫孫何,酷愛古碑文字。他做轉運使時,對下屬非常嚴厲,經常深入下層,檢察他們的工作,州縣官們都很怕他。於是,就搜集一些文字磨敲缺漏多的古碑文本,釘在公館的牆上。
孫何到來時,往往被碑文吸引住,研讀此文本,辨識字句,時而用搔頭皮的木梳嗅嗅。他看古碑文本時,神情專注,忘掉一切,常常看到夜幕降臨,他也就不再檢查下屬的文案記錄。其下屬便如釋重負,得以矇混過關。
凡是人有某種癖好,手下人知道後,就投其所好,終致受控,以售其奸。其危害,從小處講,可能誤事;從大處看,足以亡國。亡國的例子,如吳王夫差之好女色,以致身敗名裂,人盡皆知,勿須贅述。
所以,士君子處身立世,律己奉公,摒私去邪,勿授奸人以柄,勿蹈前人覆轍。如此方能皎然於行,留芳後世!
三、天下無難處之事和人
天下沒有難解決的事,只要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就可以處理恰當,解決得好。
天下沒有難相處的人,只要大家都自我檢點,內省內找本人的不足之處,互相之間,就能夠和睦團結。
四、整衣焚香,然後閱卷
孫鼎在南畿擔任督學時,每當閱讀考生的卷子,雖然是盛夏,有時是晚上,他都一定穿戴整齊,焚上香,朗讀考生的文章,以便正確的決定是錄取或是不錄取。
他說:「讀書人一生的功名,都是從這裡開始的。怎麼會沒有神靈和他們的祖宗,在天上監視著我的行為呢?所以,我從來不敢掉以輕心,並且心存敬畏,一定要努力做好,為國家選拔、培養有用的人才。」
孫鼎在送讀書人進京赴考時,一定要給他們披紅戴花,鼓樂相送,以示鄭重和祝願。
有一年,北國邊關有戰報傳來。孫鼎對考生們說:「如今皇上遇難,正是臣子泣血嘗膽的時候,我不能給你們這一屆考生,舉行戴花披彩、鼓樂相伴的送行儀式,以免陷你們於非禮。」但是,孫鼎還是親自把考生送出院門,佇立揮手,良久不斷,然後返回。
一批一批的生員,有考中進士的,有沒考中的,都受到過孫鼎的為人正直、熱忱、莊敬自強和以國事為重的熏陶與教育,先後都成了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優秀士子。
正是:
仁人一生雖無言,
亦有德義暗播染。
世遇仁者實大福,
豈可欺辱更摧殘?
中共酷壓法輪功,
人神共憤遭天譴。
惡徒盡赴地獄日,
萬方共慶新宇寰!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轉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