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2日訊】今年正值加入世貿(WTO)的最后衝刺階段,也是中共面臨高層權力交接的關鍵時刻。因此,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所傳達的政治信息,當然就備受注目。
關于高層權力交接,較早前中國省部級領導人已經出現了頻繁的變動。這不難令人聯想到,以胡錦濤、曾慶紅、溫家寶等為主干的”第四代”領導核心已然成形。眾所周知,北京的權力交替從來不僅是”從一個核心到另一個核心的轉移”而已,它更是不同派別之間權力核心的繼承交接。依今年于人大會議期間、從北京向外界吐露的訊息看來,”第四代”領導核心所繼承的,恐怕是令人憂心忡忡的輕浮泛濫的民族主義意識型態。
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主義論述在第三世界獨立解放的歷史中,無疑起過階段性的思想指導作用。但在加入世貿前夕的中國,政治人物在人大會議中釋出民族主義的訊息,則實在令人怀疑:要嘛就是居心叵測,要嘛不就是語無倫次。其中朱熚基的談話,就是一個鮮明例子。
朱熚基在3月5日的全國人大4次會議揭幕時,不論是討論經濟發展策略,還是表述兩岸關系的立場,都一再發表一些繞富趣味的論調。其中,有兩項備受新聞媒体所注目:(一)爭取和平統一;(二)未來5年經濟成長將為7%。
“爭取和平統一”,但絕口不提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這誠然是有說等于沒說。至于”未來5年經濟成長率7%”,人大會議的這种市場走勢先知式預言,与其說是表達經濟發展的決心,倒不如說是向全球資本勢力喊話,并謳歌中國的”市場潛力”吧。
這些耐人尋味的訊息之所以出現,可能是因為這次會議中,朱熚基面臨了非同小可的壓力,因此,他万般不得已地,一方面試圖以”統一”這類民族主義訴求作擋箭牌,另一方面鋌而提出”7%”的數字符咒,去模糊視听,以求避過可能來自保守勢力的監視、質疑甚至抨擊。
要推敲朱熚基的壓力來源之前,不妨先行回顧他的十五計划。据媒体報導,該16,000字的報告,一共有10個部份。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經濟部份。當中主要交待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需要的經濟變革。
對照十五計划,去年10月在各省市領導人會議上,朱熚基自己就對于加入世貿表示憂慮。他說,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离准備就緒還早”。及至今年1月,中、美雙方針對農業補貼問題的談判触礁,美國原本允諾中國可以”開發中國家”名義處理農業補貼,但因美國利益團体的游說,使得華府不得不改變初衷。1月份的談判破裂,至今中國依然束手無策。要是中國貿然加入世貿,農民必定處境堪虞。
既然在國際貿易問題上交了白卷,而且國企改革的勞工失業問題等重重困扰,又令他進退維谷,朱熚基于是就許下承諾,誓言繼續改革(解散)國營企業以及金融政策,藉此達成未來五年每年經濟成長7%的迷人目標。但這對中國的工人和農民來說,意味著他們必將面臨重大生存考驗。
然而,紙是絕對包不住火的。攸關工人和農民利益的民生政策,在這次十五計划中可謂一塌糊涂。除了滿足了西方各國資本集團的金融政策之外,它絕少有關照工人和農民前景的規划。
朱熚基在窘態畢露的同時,不忘及時安排篇幅,提到兩岸關系。他祭出民族主義訴求,以祈望保守勢力放他一馬。顯然,發表一堆如”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并且繼續在’一中’原則下推動兩岸對話及談判”等民族主義喊話,在北京政壇上依然是一道免受抨擊的護身符。盡管輕浮泛濫,對解決問題全無實質助益,但這似乎是一道規避質疑的免死金牌。
一般西方觀察家認為,”第四代”領導核心的意識形態色彩較為淡薄。他們普遍經歷文革時期理想的破滅,沒有意識形態包袱。但以目前的政治氛圍看來,大中國民族主義有取代前朝無產階級專政教條的傾向。對現代管理理念以及西方文化并不陌生的”第四代”領導核心,是否有能力抵擋崛起的民族主義態勢?”第三代”的朱熚基,原本是一名技術官僚,在面對民族主義的呼聲時,也不得不繳械投降,隨同唱和。”第四代”的胡錦濤、曾慶紅、溫家寶等人,是否有可能突破牢固的保守格局?
--轉自《民主論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