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朝定都北京,便开始修葺京城,所以京城的古城墙创建于元,而形成在明代。当时元代城墙有11个城门,明代初期,刘伯温修建北京城时,将原来的11座城门改成了9 座: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即闻名于京城的“都城九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九城”。
京城九门当初是按照对称的格局而修建,即东直门对西直门,朝阳门对阜成门,崇文门对安定门,宣武门对德胜门,只有正阳门没有相对的门。正阳门处在南面正中,位于京城的中轴线上,所以是九门中的主门。再者正阳门正对皇宫,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名为“正阳”。
其北面正中不设城门,相传有防止泄漏“王气”的考虑。当时,京城九门都配有城楼,高大雄伟,十分雍容大度。清代九门提督则具有负责京师这九门的内外巡护和防卫的责任。
京城九座城门中,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位于南面城墙上,统称“前三门”,安定门和德胜门在北面城墙上,东直门和朝阳门在东面城墙上,最后西直门和阜成门位于西面城墙。每座城门都有其独特的用处,经过不同类型的车辆,即“九门出九车”。
正阳门俗称前门,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大肆修建京城,其中包括城墙和城门,到正统四年,修建城楼竣工,正阳门成为京城九门的正门,也是京城的正门,以后一直延续到清代,是规格最高的城门,只有皇帝才可出入此门,每年皇帝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时到先农坛去耕地。
明清两朝,从天安门广场皇城南端的大明门至正阳门之间,有一块宛如棋盘方形场地,即“棋盘街”,是明清两朝京城繁华之地,居住繁密,商贾如云,当时朝廷所设一些政府重要部门也在此处。
崇文门在元朝时称文明门,而老北京则称“哈德门”或“海岱门”。崇文门瓮城左边有一镇海寺,内有镇海铁龟,据说此处护城河下有一海眼,铁龟用来镇住海眼,以保京城平安。崇文门是收税的地方,凡是来往商人均须在此交税。崇文门又是酒车经过的城门,因当时的烧酒作坊多在南郊一带,因而有“南路烧酒”之称,城外设有酒道。
宣武门元称顺承门,是走囚车的城门,清代处决“犯人”的刑场就在宣武门外菜市口,犯人经刑部审定后,从宣武门拉出去,在菜市口问斩,所以宣武门城门洞顶上刻着“后悔迟”三个字。
东面的朝阳门是粮车经过的城门,元时称齐化门。古时运粮到京城一般走水路,到通州之后再装车进京,每当京城填仓之时,朝阳门粮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它的城门洞上还雕刻着一个谷穗。
从东直门经过车辆较杂,但主要是砖瓦和木材车,因为当时砖窖都设在东直门外,当时的东直门大街是一条由石板铺成的街道,左右有一百多家店铺,凡是人们日常所需用品器皿在这里都能买到。
西直门元称和义门,俗称水门,是走水车的城门。当时皇宫中需饮用西郊玉泉山的玉泉水,故御水车每天从玉泉山运载泉水经过西直门到皇宫。瓮城门洞中刻有汉白玉水纹石雕一块,京人皆知“西直水纹”。
同在西面的阜城门与朝阳门东西遥遥相对,因为北京西面的门头沟是产煤之地,运煤进京的车辆都走阜成门。阜成门的门洞顶上刻一梅花,取“煤”字的谐音,由煤栈客商募捐刻,所以有“阜成梅花报暖春”的说法。
北面的德胜门是兵车出入之门,取得胜还朝之意。德胜门有“德胜祈雪”碑,为清代乾隆皇帝所立,当时冬天大旱,乾隆出城祈雪,到德胜门时,天降大雪,龙心大悦,立此碑表示纪念。
安定门元称安贞门,走粪车的城门。内建真武庙。这一点在京城九门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此外,京城九门城楼牌匾上的“门”字全没有钩,相传皇帝乃真龙天子,龙是水中之物,而水中之物皆怕钩,京城又是皇城,皇帝居住之处当然必须避开这个忌讳,所以内城九门的门字最后一笔是直下来的,没有钩。@*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