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古代化学史漫谈——炼丹术(上)

鹄章
font print 人气: 43
【字号】    
   标签: tags:

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现代人从现代科学角度看确实很难理解,其实在本世纪内对物质的最基本认识上就已经出现差异。老子、孔子,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说他们是物理学家一点也不为过,从他们的言论里我们能认识到不同层次物质的存在与变化形式[1] 。

现代人一定感到奇怪,没有科学仪器与设备,怎么能知道原子里有质子、中子、电子,怎么知道原子构成地球上各种有形物质;甚至没有粒子加速器,他们能知道更微观物质存在形式,不同空间中物质存在形式。当然包括了现代科学家最梦寐想知道的:什么是宇宙物质最基本粒子,什么是物质形成的过程!一旦拥有这种“知识”科学家们立刻可以达到扮演造物者的梦想,可以制造各种物质,甚至能点石成金……。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梦想,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拥有这种能力。从化学的角度漫谈中国古代各项成就发展,金丹术恐怕要占化学史的第一页。金丹术也叫炼丹术、炼金术、点金术等,按中国古代道家炼丹的概念,丹炼成之后,就有点化有形物质成为金银的功能,同时丹也能转化修道人的本体,突破人体时空进入高一层修炼。所以从本质上称之为“炼丹术”似乎更合适一些。

中国丹术究竟源于何时,恐怕也是难于考证。按道家典籍记载始于黄老,而黄帝、老子各为不同历史时期,那么这意味着:丹术一直伴随中国文化演进,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而黄帝、老子则是宗师代表。相传黄帝访泰壹赠金丹九颗,服食者,手立刻变成像丹一样的红色,到江边一洗连江水全都变红色;后来黄帝也得到炼丹之法,求鼎静炼,丹成乘龙飞升[2]。

按史记,封禅书记载,从战国齐威宣的时候,开始就有方士鼓励诸侯求丹以其长生不老,至秦始皇,方士徐福上书建请入海求丹,这是历史明确记载丹术的开始。到了汉朝丹术更兴盛,其中汉武帝刘彻更是热衷方术,与武帝同时的淮南王也养了一大群宾客,写了不少丹书,可惜大多失传,其中《淮南子》二十一卷还留存着。西汉末,篡位王莽也是喜欢搞丹术的人。汉末三国时代曹操父子,也喜欢和方士接近,著名的有左慈、甘始、王和平等人。

汉朝末年(约是西元二世纪),吴人(浙江上虞)魏伯阳写了一本《周易参同契》,这是现存炼丹术最古老的密本,也是一本有理论有实验的书,当然对后人就很有参考价值。相传魏伯阳曾经带了三个弟子入山炼丹,炼成丹以后,先给狗试吃,狗吃不久就死了,伯阳跟着吃也死了,其中一个弟子看师父死,也跟着吃,立刻倒地。

其他二个弟子感叹地说:炼丹就是求长生,吃了就死了,这有什么用呢?二个就匆匆下山走了,这时候师父马上站起来,再把真丹放入躺在地上的弟子与狗口中,立刻就醒过,于是得了仙体开始修炼[3]。这里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科学对弟子的心性、道德要求,远远大于对聪明才智要求,这点也和现代科学截然不同。

宇宙的真实是自然的展现,不同层次的真实,更不可能以低层次的方法真正认识,所以“信在先悟在后”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另一重要特色,所谓“信在先悟在后”的意思就是想认识宇宙真理的人,首先必须完全将原先的认识概念抛弃,宇宙的真实就是自然的展现,根本不须追求。

其实爱因斯坦就相信宇宙和谐有序,是神造的,有高级生命的存在。如果爱因斯坦是现代科学的代表,也许我们可以说“信”是科学的基础,从这个观点,古今科学就有共同点,这点应该是值得现代科学家深思的,现代科学到底相信什么?

到了晋朝,出现葛洪的《抱朴子》,这本分内外两篇,纵论药物功能,炼金炼丹与神仙修炼之事,叙述万物变化之理。葛洪说:他祖父葛仙翁是左慈的学生,左慈传授他丹经数卷。郑思远又师承仙翁,再将丹术传给仙翁的孙子葛洪。

葛洪,自号抱朴子,性恬淡,家贫好学,遍览典籍,师事郑思远,得仙公之道,隐于广东罗浮山,修道术、著述不辍。死的时候,打坐着像睡着般,容貌肤色像活人样,身体柔软,当尸体入殓棺材时,却轻得像件空衣般,这就是世称的“尸解得仙”。《抱朴子.黄白篇》提到:“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为嫌金银之不可以异物作乎?”在这里中国古代丹家认为,黄金白银是能由其它物质变换而成的,就是现代高能物理学里所谓的元素转换,即使现代庞大精密的加速器有元素转换的现象,但是像这样变金、变银简直象天方夜谭,是不可能的现象。

所以炼金术被现代科学视为荒诞无稽之谈,是古人愚昧不明科学的表征,其实,近代的许多科学实验发现生命体内似乎就有这种超能力,例如,让不吃进任何钙质食物的母鸡,竟然能生出含钙质蛋壳的鸡蛋;在蒸馏水中发芽的幼苗体内所含钾、磷、镁、钙、硫元素都比原先种子中含量还多,实验指出生物体本身就有“元素再造”的能力[4,5]。从这些现象看,中国古代科学家很可能掌握了更高深的宇宙变化之理,点金术显然已超过物质层面的认识,真正探索了生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正见网,Aug/10/2002,古代中国化学史漫谈(一)-物质观
[2] 正见网,May/30/2002,轩辕黄帝
[3] 正见网,Jul/5/2002,从魏伯阳炼丹成仙的故事谈信
[4] Peter Tompkins & Christopher Bird原著,薛绚译,台湾商务出版,The Secret Life of Plants,植物的秘密生命,第17章。
[5] 正见网,Jan/25/2002,从母鸡生蛋谈科学精神

(待续)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如果说有什么问题困扰着现在的家长,那么手机游戏成瘾一定排在首位。许多家长想帮孩子戒网瘾,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施。那么,在没有手机的古代,儿童都玩些什么呢?又有哪些玩具仍然适合我们现代的小朋友呢
  • 中华传统文化是本次人类历史中,独一无二的没有中断的文化,迥异于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被称为“神传文化”。或许,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神性内涵,才创造了持续传承五千年的奇迹。
  • 古来直到近代留下不少纪录,验证了敬重文字的重要性,不是空穴来风。本文续上篇:【救世古鉴】仓颉作书“天雨粟 鬼夜哭” 文字背后有神力吗?继续提供正反两面的实例来互证。
  • 朱熹是理学家,认为: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灶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岂媚于奥灶所能祷而免乎?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
  • 在成年礼的“加冠”这场生命礼仪中,德、礼相依且缺一不可,更重要是彼此的关系是以“德”为本,是“以德制礼”,以“礼”为末。因此,“德”是为成年礼的核心枢纽,养成一个具有良好品格,同时能够承担家庭国家责任的男子是成年礼的重要依归。
  • 祭礼本对鬼神而设,古人必先认有鬼神,乃始有祭礼。祭礼在东西方古文明中是普遍存在的,信奉神明。不过,信奉神明是虔诚、是感恩,而不是交换,不是说给神佛烧香磕头就能保佑升官发财、生儿子。人礼拜时的有求之心,是亵渎神明。
  • 毛子水认为:孔子重人事,他的“不知禘之说”,可以说是实话,亦可以说是托词。季路问事鬼神,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这章的话,也许有同样的意义。
  • 成语“杞宋无征”,就是由此而来,有前贤读此章说了四个字“无限感慨”。张居正对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说:盖孔子当时,欲斟酌三代之礼,以立万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为是叹息之词如此。然三纲五常古今不易,所损所益,百世可知。
  • 我们中国人常说“靠天吃饭”,朴素的道理背后是敬天信神的谦卑和善良。所以在古代,一旦发生天灾人祸,人们的思想中第一个想的是自己,“我到底哪里做错了?老天为什么要惩罚我?”从帝王到一般百姓,大多都是这样的想法。
  • 子夏从孔子“绘事后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质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学礼必须以仁心为基础,或者说虽有仁心善意,必有礼以成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