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博学多闻、口才一流,是个聊天的好手。那日,与他闲谈,话题从读书心得、生活感想,不经意间,转到了评论时事、臧否人物上头。听他讲得头头是道,好不畅快,待我发言之后,朋友讶异的表示:“很意外!你也会用这种俚俗不雅的语言?”这个疑问有如一记当头棒喝,猛然惊醒迷中人!
是呀,大家都在用的语言,不见得都是纯正的语言,怎么可以如此不假思索,任意脱口而出呢?固然,社会像个大染缸,久处其中,积非成是,习焉不察,但是,疏于以真善忍的衡量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一丝一念、一言一行,是难辞其咎的。
语言,做为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只是传达讯息的功能而已,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情绪、见识、品味、修为、思想和价值观。语言是有表情的,从它节奏、韵律轻重缓急的进行,可以让人感觉到喜怒哀乐的转换。语言的内容,正是视野与品味的呈现,有人专爱下里巴人,有人独赏阳春白雪。语言的表达也展露出一个人的思想与修为,佛印与苏轼、佛与粪的故事,是最清晰、浅显的例证,其间高下,立见真章。一个人的价值观,也可以透过语言而窥得全貌,《老子.第六三章》曰:“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语言,像水一般,承载着双方的讯息,航向彼此的心灵,小则成莫逆、成仇敌,大则足以兴邦、足以丧邦,岂能不谨慎为之?《圣经》里提到:“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放在银盘子里。”古人也谆谆告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出六月寒。”《世说新语》书中谢安更指出:“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佛经有所谓:“善护口业”,就是提醒大家做到“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此外,所有的修炼法门,都对“修口”非常的重视。那么,如何能够轻蔑妄言,不说好话呢?
好话,不是“好听”的话,而是要说源于纯正善良、出自真诚无私并且适当合宜的话。好话必须是纯正善良的,不避俚俗普通,但切忌粗鄙不雅,一定要真诚无私,但如何适当合宜,更是一门学问,要得其人、得其时、得其地,否则宁可不说,正所谓:“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言多必失”之理。
感谢朋友直率善意的提醒,让我有机会观照自己的偏颇与不足,能够及时修正和改进。最后,以下面这段话与大家共勉──
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者;
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讽刺显得轻视,尊重增加了解;
少说拒绝的话,多说关怀的话,拒绝形成对立,关怀获得友谊;
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命令祇是接受,商量才是领导;
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产生阻力,鼓励发挥力量。
每天临睡前,不妨问问自己:今天说好话了吗?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