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说到“数来宝”通常是见景生情,依景唱词,来体现“即兴”演唱的特点。但是,这一特点在“快板”中并不具备,这与快板本身的历史发展有关。
快板发展︰
数来宝艺人加入小戏棚之后,一方面要把以往的唱词片段加工整理,又要自己动手或请人帮助编写新的唱段,以丰富上演的曲目和充实自己的作艺内容。因此许多数来宝的作品都是在进入小戏棚之后产生的。这些作品很可惜的因为表现内容的需要,以及作艺形式的改变,已经见不到那种“即兴演唱”的特点了,只剩下开门见山的叙事、抒情;此一时期的作品内容没有完整严谨的故事结构,关于人物也不注重性格方面的深入刻划,连唱辞的韵律格式也有别于数来宝的原来写法。
妙的是,今天研究这些作品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可以发现在此一时期——“快板”的曲种形式已经形成!快版竟然是由数来宝派生出来的!或者可以说,快板是由数来宝艺人创造出来的。
但是有一点不可忽略的是,在此之前,快板也有其漫长的雏型阶段,多年来许多艺人的口头创作,以及许多人编写的快板式的小品,也大量的见于书面上。所以,在快板的正式曲目出现于游乐场所之前,在群众文化的土壤中早有了快板的种子孕育其中。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快板形式实际形成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名称,快板名称的出现,晚于数来宝若干年。其实“快板”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共党军队,等到1949年中共执政之后,这个名词才被专业艺人所采用。
渐进区分︰
数来宝进入小戏棚之后,已经发展成对口演唱形式,而且运用了逗、捧关系,这意味着它已经形成了诙谐、风趣的艺术风格。但是,当时所编演的诸如︰《直奉战》《枪毙白面儿》这一类的快板作品,基本上都是一人演唱,没有逗、捧关系可言。
尽管某些作品写得深刻、形象些,因此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而出现“包袱”。但就整个节目来看,它还谈不上具有了数来宝所具有的艺术风格。即使有些快板也是对口演唱,甲、乙之间也只是拆唱,是一种“接替关系”,不是“逗、捧关系”。
快板作品向来着重于对于某件事物或情景,集中而夸张的渲染,和细腻而形象的描写;擅于运用板式、节奏的多种技巧,达到其感人的艺术效果。如《绕口令》、《说黄河》、《立井架》、《抗洪凯歌》等,就是快板作品中的名篇。
韵律差异︰
数来宝跟快板在韵律格式的讲求上,也是有差异的。数来宝是采用“花辙”写唱词,辙韵之间转换频繁,常常两句一辙。个别小段落也有若干句词同辙的,但却没有一辙到底的唱段。它在声调上要求严格,上、下句还要同声。就是说所合辙的字,在声调上也是相同的。
有的快板也用“花辙”写唱词,可是其“转辙”的次数,不像数来宝那样频繁,一般是采用段落转辙的方法。﹙这个未来会再详述。﹚
﹙待续﹚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