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宏光大,……
元亨利贞,……
铲盘冈以为址,太阶积而三重。……
飞重檐以切霞,炯素壁以留日。……
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颠而岚云末。……
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
象龙行之曲直,夹双壶之鸿洞。
(唐·李华:《含元殿赋》摘句)
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经常举行各种国家仪典而屡屡出现于历史典藉中。据史载唐王朝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外事来往,每有外使朝会,皇帝端坐殿上,显示出大唐王朝的威严。
《长安志》卷六记载含元殿全组状,除主体含元殿外,其余为: “殿东南有翔鸾阁,西南有栖凤阁,与殿飞廊相接;又有钟楼、鼓楼。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夹道东有通干门,西有观象门。” 《长安县志》卷三叙述“东内欲明宫图”的含元殿一组时,除主体含元殿外依次提到的有:龙尾道、翔鸾阁、栖凤阁、钟楼、鼓楼、通 干门、观象门。由此可知,含元殿的两角楼为钟楼和鼓楼。
据记载:“龙朔二年造蓬莱宫含元殿”(《长安志》卷六),高宗于龙朔三年四月“幸蓬莱宫新起含元殿”(《旧唐书·高宗记》),可知含元殿建造工期最多不过一年。
含元殿座落在龙首山东部的南端,也就是《六典》原注所谓 “即龙首山之东趾”。其大台基是因就南坡铲削并夯筑增补而成,含元殿建在这高出地面10米以上的台基上,前面用砖砌成高大的墩台,设三条坡、平相间的道路登上,称龙尾道。台顶又建二层殿基,下称“陛”,上称“阶”。墩台、龙尾道、陛、阶四周都有雕刻精致的石栏杆环绕。殿即建在最上层台基上,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总宽近 58米。殿身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四周加一圈深一间的廊,形成面阔十三间、深六间的下檐。含元殿东西侧各有廊十一间,至角矩折向南通向翔鸾、栖凤二阁。二阁作三重子母阙的形式,下有高大的砖砌墩台。二阙下左右外侧有各长十五间的东朝堂和西朝堂。含元殿居高临下,两翼开张,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 200米,气势弘大,大朝会时数万人列于殿下广场,李华在《含元殿赋》云:“左翔弯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足见其壮观。含元殿是最能反映唐代气魄的宫殿。
含元殿一直使用到唐朝末年,自兴建至唐末被毁的二百余年当中, 历经了德宗贞元四年(788年)的地震和几次大风、大雨的自然损害,不断有所维修,但始终未见有重大拆改或重建的记录。含元殿毁于唐末兵火。
邻斗极之光耀,迩天汉之波澜,……建升龙之大,邈不至于阶端。峥嵘孱颜,下视南山,照烛无间,七曜回环。……捧帝座于三辰,衔天街之九达……(《全唐文》卷三百十四)《含元殿赋》形容当行走在殿前大台阶上时,仰视大殿,好像浮现在云端,又好像太阳正在升起。含元殿辉煌而庄重,开阔而明朗,确有如日之升的豪壮,是气势磅礡的大唐盛世的体现。
参考资料
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再论
都城与宫殿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