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相声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但全面戒除了任何具有“荤口”意涵的段子,走“净化相声”路线,连表演时间也有缩短的趋势;过去的相声段子通常要说个二、三十分钟,甚至有长达四、五十分钟的,上得台来,往往艺人演出至少得三刻钟。但在1949年而后,相声段子明显缩短,长的不过十多分钟,短的则只有几分钟。
进一步探索相声变化的主要趋势,主要表现在︰
*表演类型︰
1949年而后,相声基本上保持了“单口”、“对口”、“群活”三种表演方式,但也有些具体的变化。自从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及继承他的弟子接续谢世之后,单口相声便长期处于沉寂的状态。
对口相声始终处于兴旺发达的状态,惟“子母哏”相声一度少见,后又复苏。群活也像单口相声那样,长期以来处于沉寂状态,近年受相声小品的带动,才稍有增多的趋势。
*相声功能︰
相声具有讽刺、娱乐、歌诵三大功能,原本以前二者的表演为主,但是进入1949年之后,相声的讽刺功能受到抑制,娱乐功能也一度受到忽视,只有歌诵功能得天时、地利、人和,有突破性的发展。
姜昆在《相声之外》中曾提到相声的功能问题︰
“那么,我们相声艺术中,能不能有一种劝戒型的呢?单纯的讽刺你不理,纯粹的歌诵你不听,劝戒则是一种推心置腹的娓娓恳谈,和声细说一直说到你的心里,让你在心中引起共鸣,直到你拍着腿叫‘有点道理’为止。应该说这不妨是一种尝试。”
姜昆的一些作品就属于“劝戒型”的,而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还有一些相声虽不一定是劝戒型的,却含有劝戒的成分。劝戒与讽刺既有某些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
*说学逗唱︰
“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基本构成因素,相声演员常说︰“相声以‘说’为主,以‘逗’当先!”表明“说”跟“逗”的重要地位。1949年而后,这部分的变化不大,而“学”跟“唱”则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学”的多样化主要是由摹拟对象的变化引起,随着时代改革与交通发展,艺人们摹拟方言的范围愈来愈大,几乎所有有特色的方言都在摹拟之列。加上社会日趋复杂,新事物大量涌现,也为相声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相声的“唱”包括“太平歌词”和学唱,过去学唱以戏曲、小调为主,近年已经把学唱流行歌曲,作为学唱的主旋律了。
*演出艺人︰
相声演员一向有专业和业余之分,业余的演员从前被称之为“票友”,人数并不很多。但在共党执政并将相声艺术作为人民宣传利器之后,业余相声队伍大为扩展,遍及全国的基层单位与地区,成为专业相声演员的“后备军”。
强调“妇女撑起半边天”,共党文化同时为相声带来了演出性别的改变,原本以男艺人构成的相声专业,现在发展到有清一色的“女相声”,也有男女搭档的“男女相声”;进一步带动了适应女性表演风格的相声创作。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不但出现了中国演员和外国演员搭档的“中外相声”,还出现了一些表演相声的外国艺人明星;最初他们以摹拟北京土语为能事,博取笑声。后来渐渐登堂入室,掌握了相声艺术的韵味,有的竟然连难度极大的“绕口令”跟“贯口”都“不在话下”,运用自如!确实令人惊叹、讶异,耳目一新。
*表演道具︰
离开传统、创新方式的相声增强了演员演出时的“表演”成分,更加注意人物形象塑造,完全不是以前传统艺人拿着扇子、手帕、醒木,就能完美演出的状况了。
这批新相声类似“舞台剧”,根据剧情发展及表演需要,演员选用相应的道具,各式各样的搭配,变得十分灵活;甚至表演“柳活”时,还有拿着吉他等乐器登台演出的相声艺人,以致有“吉他相声”之称。
*服装化妆︰
传统相声演员身着肥袖长衫,这样的装束早已深植人心。而今表演“新相声”,演员则穿着多样化的时装,脸部化着淡妆,如果演出内容与外表形象和谐一致,按照扮演的角色打扮,效果可算良好;如果像少数演员着装“以怪取胜”的话,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待续﹚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