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圣婴节
1521年3月17日,麦哲伦亲率船队到达一群岛,并将群岛献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并用国王之字将这个群岛命名为“菲利比亚娜”,这就是菲律宾国家名称的由来。菲律宾7000多个岛屿,有三分之二集中在中部米沙鄢地区。其中,最著名的要属米沙鄢的经济中心宿雾,也就是当年麦哲伦上岸的地方。
1521年4月14日麦哲伦随行神父为第一批教徒--土着酋长肯马邦 (Rajah Humabon) 、其妻祖安娜王后 (Queen Juana)及其他四百名土着,举行受洗仪式后,麦哲伦送了一个黑色皮肤造型的圣婴像(注一)给祖安娜皇后,作为她改信天主的礼物,其后圣婴像辗转丢失迹多年。
圣尼诺圣婴大教堂
1565年4月27日,西班牙将军雷加斯比(Miguel Lopez de Legaspi)率领殖民军队登上了宿雾岛,纵火烧毁整座村庄将宿雾夷为平地,原住民不敌军队火炮的威力,退出城市逃到附近的山上。
雷加斯比和乌尔达内塔神父(Fr. Andres Urdaneta)却意外地发现此圣婴像大火中丝毫无损。当地人视为神迹,遂向圣婴膜拜。
圣婴节游行后教堂广场前望弥撒的群众 (AFP)
其后,雷加斯比将军及乌尔达内塔神父在发现圣婴像(Santo Nino)的地点兴建了圣尼诺(Santo Nino)圣婴大教堂,把圣婴像的复制品放于教堂的女修道院内,而原本的圣婴像则祀奉在教堂的圣坛之上。这座高约四十公分黑皮肤的木制圣婴像,被尊为菲律宾最古老的圣像。
如今看到的教堂是1740年重建的。在宿雾Juan Luna街,顺着麦哲伦十字架后方走去,通过一座拱形门口,教堂随即映入眼帘,灰白石膏修砌成的外观,十分壮丽,静谧的氛围与教堂晦暗的光影,神圣而迷人。二战时期教堂曾被轰炸,而教堂内的圣婴却完整无缺,让占菲律宾人口85%的天主教徒,更加崇拜。
|
教堂天花版的壁画 |
室外的石雕圣婴像 |
宿雾机场中的圣婴像 |
|
墙上的海报 |
仙奴诺节
游行中的舞蹈队伍 (AFP) |
游行中的舞蹈队伍 (AFP) |
仙奴诺节(Sinulog)是为纪念耶稣圣婴而举行的盛大游行和歌舞比赛,以纪念圣婴。
四百多年来,经过细心装饰供奉在圣尼诺大教堂内的复制圣婴,无损于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更是宿雾人的保护神,每年一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进被称为“最接近天堂一角”的海滨小城宿雾,参加这里一年一度的盛事“圣婴节”,逐渐发展为全国性节日。
当天宿雾街道封街游行,万人空巷,声势浩大,当地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捧小耶稣雕像,沿街跳着退一步,进两步的“仙奴诺”波浪舞。游行队伍和长达几公里徐徐行进,煞是壮观。
仙奴诺节大游行之后,就是在天主教大教堂举行弥撒。
过去几百年经历了西班牙、美国和日本殖民统治的菲律宾,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本有的风俗民情。由圣婴的衣着装饰,更能显示菲律宾人的幽默,有的圣婴头顶羽毛,有穿牛仔装,甚至给圣婴穿上了军装的。热情善良、善歌好舞的菲律宾民族风情,相信会一直传承下去。
游行中的舞蹈队伍 (AFP) |
载着圣婴的海上游行队伍 (AFP) |
海上也有游行队伍 |
望弥撒 |
圣周节
班塔延岛的卫星图像(维基百科)
请记得顺便到宿务北端的班塔延岛(Bantayan)看看,这里的海滩比宿务更胜一筹,有人说“没到过班塔延岛等于没到过菲律宾”。这里还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允许教徒在耶稣受难日当天吃肉的地方。
班塔延岛的圣塔菲糖沙滩(Sugar Beach in Santa Fe)(维基百科)
1839到1843年建造圣彼得(St. Peter)教堂期间,岛上渔民因忙于建造教堂无暇捕鱼,而不捕鱼就没有东西吃。因此,罗马教皇便赋予班塔延人这样的特权。
每年从3月15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开始,菲律宾的天主教徒都要为纪念耶稣受难举行七天的纪念活动。其中,以星期四、五的彩车游行最为壮观,是为“圣周节”。
班塔延岛的“圣周节”游行,因其大型彩车和历史悠久的人物雕像,成为菲律宾规模最大的纪念活动之一。平时,每辆彩车和人物雕像都由镇上的富裕家庭保存。每年游行活动前,这些家庭用真人大小的雕像、鲜花和灯饰把彩车装饰一新,再郑重其事地拉出去供人观摩。最热闹的时候有十几万人参加游行。
注一: 西班牙文“El Nino”,此字有二种意义,小写时代表“男孩”,大写时代表“耶稣基督”(圣婴),中文的正式译名即为“圣婴”@*
装饰花车 |
点蜡烛祈福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