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盛期(13)──达芬奇返乡献技:《安加里战役》
达芬奇的第一次米兰生涯以法国军队入侵而告终。他和弟子随从等人离开米兰后经过了曼都瓦、威尼斯等地。经过曼都瓦时,应女侯爵依莎贝拉.德斯特所求画了一幅肖像素描;在威尼斯停留的三个月期间,对吉奥乔尼等威尼斯画家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1500年春天达芬奇再度回到佛罗伦斯的时候,发现人事已非,美迪奇家族已经失势;加上法军的侵略和萨弗纳罗拉事件的影响,繁华景象和欢乐气氛已不如当年。达芬奇过去的师友维洛其奥、吉兰达忧已死,而旧识波提且利和菲力比诺.利比都因萨弗纳罗拉的影响转入虔敬的宗教艺术。此时受人瞩目的新秀唯有25岁的米开兰基罗,而年轻气盛的米开兰基罗与达芬奇的个性并不投合,艺术理念也大不相同。幸好达芬奇带着创作《史佛札骑马雕像》和《最后的晚餐》的盛名载誉归乡,深受佛罗伦斯人的敬重。赛尔维特圣公会的修士们特别委托达芬奇为教堂制作祭坛画,并接待他和仆从住在修道院年的一个私人空间。达芬奇在此开始为公会起草《圣母子与圣安娜》。1501年时草图完成时,吸引了大批群众扶老携幼前往观赏,成为佛罗伦斯轰动一时的盛事。不过这幅草图尚未正式实现成为正式作品,达芬奇就离开了(注1),而该草图后来也遗失。目前收藏于伦敦国家画廊的一幅素描草图,一般认为是1507至08年左右达芬奇回到米兰应法王要求所作,推测画面内容应与佛罗伦斯的草图接近。
从1500年四月起到1505年,达芬奇大多数时间在佛罗伦斯 ,重要作品都在1504年之前完成。1503年他成为决定米开兰基罗《大卫像》放置地点的委员之一;同时也为佛罗伦斯从事抵御比萨的军事工程。1503年底的时候,达芬奇应邀设计维其欧宫的装饰壁画,同时受邀设计另一侧墙面的是年轻的米开兰基罗。达芬奇以《安加里战争》为主题,纪念佛罗伦斯于1440年大败米兰佣兵统帅毕其尼诺(Niccolo Piccinino)的一场光荣战役 ;米开兰基罗则选择了佛罗伦斯人打败比萨的《卡西纳之战》(注2)。两位艺坛巨人同时献艺轰动一时,被视为一场精彩的艺术竞技,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和比较两位大师的作品。连当时20岁远在西恩纳工作的拉斐尔,听到消息便放下手边工作,直奔佛罗伦斯来观摹他们的作品,可见事件对人们影响巨大。
达芬奇为了这件雄心勃勃的作品,特别采用一种古罗马时期普里尼书上记载的蜡画绘制(注3)。然而,可能因为实验性太强(该技法失传已久),又急于求成,想打败对手,使得蜡画技术失败。这个壁画一直未完成。且在十七世纪时被破坏了。现存的后人摹本中,最能完整呈现达芬奇作品精神和原貌的,应属鲁本斯1605年造访意大利所临摹的版本。
达芬奇曾形容战争的厮杀如“兽性般的疯狂”。从鲁本斯的摹本中,我们可以想见达芬奇用了紧凑的构图呈现了两军人马纠缠的激战﹕士兵们血脉贲张,脸孔因愤怒而扭曲,他们一面呐喊着,一面挥刀猛力地砍杀;冲锋的马匹也怒目圆睁,扑前互相嘶咬。摔倒在马蹄下的士兵仍然激烈地进行生死肉搏…。虽然是构思出来的假想场面,达芬奇却能将激烈的战场处理得栩栩如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他在米兰时期对人体和马匹的解剖研究和对人物动势、神情的掌握,在此又一次充分发挥。
(注1)根据瓦萨利记载,达芬奇听说修士们把祭坛画委托给了菲力比诺.利比,便对外宣称自己乐于接受这项工作。心胸宽大的利比便决定让贤。于是修士们恭敬的将达芬奇迎接到教会中专心工作,供应一切开销。达芬奇让他们等了一段时间后才画了一幅《圣母子与圣安娜》,然而草图完成后,他又抛下工作跟随波吉亚到别处去了。修士们只好又找回利比帮忙,可是利比未完成工作就过世了。
(注2)随着1494年佛罗伦斯共和国的成立,共和政府决定在维奇欧宫增设一个议会大厅。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很快在1500年完成,但会议厅内墙壁需要两幅表现新共和国的精神的装饰画。他们选择了当时最负盛名的达芬奇和年轻的米开兰基罗分别表现佛罗伦斯历史中的两场重要战役。然而两个艺术家都没有完成他们的工作,我们只有在间接的文献记载、草图和后人的临摹稿中约略推测他们的画面构思。
(注3)达芬奇使用古代的蜡画技术,上色前将蜡和颜料溶合,在涂了松脂的石膏表面作画,由于这种技术本身的用法,色彩无法自然干;加上天候不佳,突然的潮气使得固定草图的泥灰液化。达芬奇为了克服这种情况使用火盆暖墙,结果使得上方的色彩尚未凝固,下方的颜色却因火烤而溶解流失了。最后画家不得不宣布放弃。@*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