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月21日讯】“丢丢铜仔”相传是后山宜兰流传出来的歌谣,不但曲调轻松逗趣,歌词也简单且富有趣味,是一首相当受欢迎的歌谣。它在母语教学或乡土教材上,也备受到喜爱。
这首歌曲的产生源由众说纷纭,光是歌名的意思,就有一番争论,至今仍然没有定论。
歌词:
火车行到伊都,阿末伊都丢,唉唷磅空内。
磅空的水伊都,丢丢铜仔伊都,阿末伊都,丢仔伊都滴落来
(注︰磅空即隧道的意思)
//www.youmaker.com/
有人说“丢丢铜仔”是昔日丢掷铜钱的游戏,玩这种“丢铜钱仔”的游戏时,那种把铜钱放在手背,迅速抽手的特殊感觉,以及铜钱落在石头上(依正反面赌输赢)时,叮当作响的音律,而产生了“丢丢铜仔”。
也有人认为,1787年(乾隆52年)吴沙带领族人开垦兰阳地区,往返后山都要翻山越岭(草岭古道即为遗迹)。甲午战争后,日人据台,开始整建环岛铁道。1917年(大正6年)宜兰线动工,1924年(大正13年)宜兰线全线通车,为进出后山带来极大的便利。火车过山洞时,山洞滴水的声音滴滴答答的,人们借着内心的喜悦,转变成为口中哼出的宜兰小调“丢丢铜仔”。据说那时很多远离铁道的乡民还带着饭团,携老扶幼的赶到铁道旁边等候火车经过。那时候刚开始试的火车,只有平台,没有车厢,开得也很慢,很多年轻人就跳上台车,和路旁看热闹的群众挥手。就这样子,小调的歌词被改动后并且流传下来了,是带着那般轻快的、喜悦的调调。
溯回1943年4月,吕泉生根据当时广播界文人宋非我的唱词,记下了“丢丢铜仔”这首宜兰民谣,并且编成了合唱曲。二战末期,日本在台严厉推行“皇民化运动”,当时有一群台湾青年组织成“厚生演剧研究会”,排演舞台剧“阉鸡”。吕泉生负责音乐的部分,将“丢丢铜仔”和“六月田水”等曲子搬上舞台演出,令观众随着旋律手舞足蹈起来,日本警察认为这几首台湾民谣的民族意味太浓厚,第二天就下令禁唱,当时剧团的代表王井泉对这些歌曲沦为被禁唱的命运,曾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不许唱就不唱,有什么大不了!总有一天,我们必定会开怀恣意的唱!”此外,台南文人许丙丁曾为“丢丢铜仔”填入另一种版本的歌词,写到初到台北的人,对都市的陌生所发生的一些故事。
国民政府迁台后,主管单位认为“丢丢铜仔”歌词中火车、磅空(隧道)含有性暗示,歌名是“抽抽动仔”的谐音,是不健康的黄色歌曲,都是要净化掉的对象。雄壮威武的蒸气火车头,也随着铁路电气化变淘汰掉后,搭乘火车过山洞已经失去里外有别、或任何欢喜讨厌的感觉了,“丢丢铜仔”也终于走入历史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