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传说成分的历史人物老子,可谓地球人最近这七千年或一万年历史智慧的真正开端。其圣人道是孔子君子儒的高台。道家可谓百家(包括儒家)的老子。
关于老子生卒,目前认为老子生于公元前九世纪中期,《道德经》成书于公元前776年。这一年,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有记载的希腊历史同时开始。其他方面关于老子的传说还很多,但无论怎样,老子的学说开启了人类数千年的智慧历程,将杂芜的早期思想引向了通向圣人的大道,直接影响了中华的百家思想,甚至为儒家的君子理想开辟了源头,塑造了后世数千年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所以由老子而形成的道家乃是百家思想之祖,是我们共同的老子。
2、我们所知道的老子其实不是老子。“老学”不堪“剥葱”式的研究。
剥葱就是“化神奇为腐朽”,也容易变成纯粹的手艺活,同时实证也用剥葱式的研究把老子及其老学剥的支离破碎,使我们难以在总体上对神圣的老学一窥全豹,这样剥出来的老子还是真正的老子吗?所以真正研究老子思想必须加入自己的综合体悟,以潜沉和观照的思想去逐步接近老子的神韵大道。
3、老子真实的历史地位在孔子之上。好比一场电影,老子是编剧、导演和演员三合一,孔子只是演员。只因为孔子是中华皇朝文化政治历史剧里的主角,老子却只演了序幕,所以看戏的人便多关注孔子而疏忽了老子。
而相对诸子的学说而言,《老子》的思想实际是最早给大家铺陈了一张质朴而庄重的桌布,其他的各门各派都是在这张桌布上陈列自己色彩与形体,进而共同构成了东方学术思想的源头风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都借用了《老子》的思想既符合历史的事实,也符合东方文化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老子》思想除了包含博大 深邃的东方本体论哲学外,更包含了道家修炼的文化思想的总则以及儒家圣君思想的源头活水,孔子只是老子任总导演下的主演罢了,而这更是《老子》一书的独具价值之所在。
4、关于《老子》,近现代社会里的学者引领我们步入因实证而西化的迷途。
实证的西化迷途最大的后果就是剥葱,剥的支离破碎,剥的体无完肤。老子的大道是具有超越性的,用我们实证的狭隘眼光投射过去自然如坠五里雾中,完全不能在整 体上体悟老学的丰满神韵。实证一上来先要收罗证据,然后对比证据,“一份证据说一份话”,这就完全把老学的神髓完全拒绝。对中西学术淹贯通达的钱钟书曾经 就针对陈寅恪批评过:所谓“实证主义”就是烦琐无谓的考据,盲目的材料崇拜。在以前,清代“朴学”的尚未削减的权威,配合了新从欧美进口的这种实证主义的声势,本地传统和外来风气一见如故,相得益彰,使文学研究和考据几乎成了同义名词,使考据和“科学方法”几乎成为同义名词。
5、《老子》属于以修炼或修养为根本的中国子学中的经典蓝本。
由于有早期的君王修炼历史,我们对早期君王文化和功力都有尧帝般给人“近如太阳,远如云彩”的感受,留下神奇的传说当历史被安排到崇智尚力阶段,君王不修道 而靠武力、礼仪等来维系政权稳定时,修炼便转入史官或文士等根基好的人那里去隐修。当修炼由君王密修到士人隐修,修炼也便渐渐传入社会。由此可知,《老子》由一位隐修的李姓或老姓、单姓文士——德行高超的老先生——西周末年写成,春秋中期传出,战国时代盛传,成为中国修道(养)之子学的经典蓝本是毋庸置疑的。
6、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初始的氏族部落酋长国的首领都属于神不时地关照着的秘密修炼者,炎帝(神农氏)、黄帝、尧等都是。
把握住“神传文化”这一主心,我们就能体会到早期太古首领的修炼身份,本身关于他们的传说就由来已久且汗牛充栋,比如神农尝百草、黄帝得九天玄女授书、大禹治水、河图洛书等等,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正是他们的修炼以及神的加持与关照才让天下得以生发繁衍,可谓由此推动法轮常转,为后世的修炼文化播下了种子。
7、修炼的书如同今日大博物馆的名著或名画,往往都是孤本、绝版。
传说中文字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可在中国从刻在石器、铜器、龟甲上到刻在竹木简上,经历了约两千年漫长过程。其间散失毁损者不知凡几,更加上数千年来诸多修炼者为了保持修炼之术能得以正常赓续,往往心传口授,不到非常时期或者遇到非常人很少拿出示人,河图洛书也是在宋代才得以公示天下,以致修炼的书如同今日大博物馆的名著或名画,往往都是孤本、绝版,要想得到,除了大价钱,还要机缘巧合才行。
8、当历史被安排到崇智尚力阶段,君王不修道而靠武力、礼仪等来维系政权稳定时,修炼便转入史官或文士等根基好的人那里去隐修。当修炼由君王密修到士人隐修,修炼孤本渐渐传入社会。
这就是我们神传文化的一次裂变。早期君王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已经式微,由崇智尚力的文化所影响,只能通过武力加礼仪的“元规则”来治理天下了,以致修炼也就从君王转移到史官或文士等根基好的人那里去,一方面这些人深具道统,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有天命思想,知道修炼之道之于后人的意义,所以在这样的过程累计中,有他们所主导的修炼孤本也就得以渐渐传入社会,进入到了华夏文明的大熔炉之中。
9、《老子》成为中国修道(养)之子学的经典蓝本。
见第5点
10、老子修道是来奠定中华修道文化思想和由东周乱世到皇朝治世道法特征原则基础的。
中华修道文化思想起源于老子,虽然后来分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派别,但是老子思想是众家的主根脉,《老子》一书处处都隐含着修炼的秘密与途径,而且是修性与修命相结合,包括后来由东周乱世到皇朝治世道法特征原则也受老子影响甚深,也由此形成了中华神传文化与修炼文化的主要特色,影响了数千年华夏的演进历史以至今日我们每一个人。
11、老子使命博大悠长,故而横跨周朝治世和乱世,活两、三百岁修成中国第一大道。
老子的使命就是传道。而且传的不是一般的道,而是宇宙人生的大道,这样的圣人襟怀使得老子不光是普渡众生,更是为整个后期的历史文化发展做铺垫。老子生于公元前九世纪中期,于公元前776年写成《老子》/《道德经》宏篇巨著。所以老子是一位身负教人修道使命的历史人物,他的出生本身就具有带有传奇色彩,活了两、三百岁修成中国第一大道。所着之《道德经》也就是供修道者每日诵读领悟以修炼的道德慧悟之路:炼德得功成圣。
12、《老子》是一本奠基的道经,一人写成却包含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加之战国时代书的不同抄本流传时又由抄者添加内容,后人尤其今人实证,就被弄成战国书籍了。
我们可以在老学里面找到诸多文化思想的影子,包括后来的诸子百家,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老子是奉天命而来、成大道而去,有影无踪、留下文字的中国圣(神)人。可谓“老子李耳不是人,九天大道下凡尘”。传文字昆仑《道德经》,人在字中,大隐隐于市(世),自然自在,无为不争,大道天成。然而版本的流转且将老子的著作有所改变,一直到了一帮“剥葱”匠手里,就被“实证”出了战国书籍的结论。所以,葱还是少剥为好。
13、“老学”迷途,把中国以修炼为基本连带政治、经济、军事、医药等内容一体化的子学,用西方自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时开始分科研究(哲学化、科学化)的方式解剖分析,人为弄成了所谓老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社会理想、经济思想、军事思想等。
老学博大精深不假,但并不能由此可以认为我们可以在里面去开小煤矿,国寨“砖家”就最爱这一套。这里挖一个洞名曰“老子政治思想”,那里挖一个坑名曰“老子经济思想”,还能以无限的“创造力”发现“老子家庭哲学”、“老子的恋爱观与夫妻观”、“老子的饮食烹饪哲学”,令人喷饭。华夏神传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以西方的科学理性加以解剖分析,越是早期思想越是这样,如果用所谓的“实证科学”去研究《易经》简直就是拿放大镜看太阳,小心别把眼睛烧坏了。
14、剥葱似的“老学”研究,最后消灭了“老学”这根“老葱”,只剩下老子的思想杂碎。
剥葱的结果就是支离破碎、体无完肤,然后庸人就收集一片碎屑,声称找到了老学的真面目。博大精深的老学其实此等鼠辈可以得其玄机?那么是不是葱就不能去整理一下呢?非也。如果有泥土灰尘,洗一洗,顺刀切一切,葱香自然就有了。
15、如此“老学”,盘腿喊痛、天目漆黑的教授、讲师及学生都敢研究,也都能研究,将中华圣经或第一道书折损为普通学问。
根器浅、定力弱的人是注定无法与老学结缘的,大道靠体悟,也要靠身体力行参透大道之义,常人看老子也就“一本书”,所以都敢来献丑,把老学讲的面目全非,或者加一些西方后现代的辞汇,拉虎皮做大旗,根本对“盘腿喊痛、天目漆黑”无所谓,这样下来,圣道之载体自然成了一堆昨日黄页,不灾梨祸枣就烧高香了。(待续)
(本文转载自未来中国大学校刊《大学视野》)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