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晚年,推出宫廷大戏《劝善金科》,这是在内廷演出的目连救母的戏剧。顾名思义此剧旨在劝善,而善乃是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为什么要把目连戏演给皇室及大臣看呢?因为这能让他们从观剧的娱乐中得到启发,了解戏剧所特有的使人心向善的力量。
目连(张家麟饰演)来到地狱,询问鬼王(吴仁杰饰演)母亲的下落。(国光剧团演出《游六殿》)
目连救母的故事唐代就有了,唐代敦煌宝卷《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是现存最早的说唱本子。到宋元时代形成戏剧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目连救母的内容本于大藏经“盂兰盆传”,叙述印度“大目犍连”尊者到地狱救母亲的事迹。流传到中国,故事转换成唐朝的背景,目连的名字叫傅罗卜,目连(原译为目犍连、目干连,后来省去中间的字,称为目连)则是他出家以后的名字。
清初宫廷中有南府的组织,培养属于皇家的艺人,用崑弋唱腔表演《劝善金科》;到道光之后,渐渐改成邀请民间戏班演出,而且转变成皮簧的唱腔。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朝廷宣召四喜班演员杨瑞祥(老旦)与三庆班演员汪竹仙(小生),在热河避暑山庄如意洲演出了《六殿》(即《游六殿》),这是最早有史可据的的乱弹目连戏演出的记录。由此可知距今146年前,京剧(皮簧,当时称为乱弹)的《游六殿》已经存在,经历许久,一直到今天都还能看到演出。
披枷戴锁的刘清提(右,罗慎贞饰演)站在地狱的城头上,期望儿子目连的来到。
清末民初,《滑油山》、《游六殿》是老旦担纲的常演剧目。有一位优秀的武生何月山,嗓子清亮,能反串老旦,在动作上更能发挥自如。每年的中元节,他必定演出《目连救母》,包括《舍斋失子》、《杀鸡开戒》、《五鬼活捉》、《滑油山》、《游六殿》等关目。何月山所扮演的目连之母刘清提,在地狱中上刀山、下油锅、游六殿,鬼王拷打时,还需翻滚扑跌;鬼王们还有飞叉表演,让观众看的既紧张又深受触动。
刘清提(罗慎贞饰演)向儿子目连(张家麟饰演)陈述地狱之苦,目连神通虽大,却也无力回护业重的母亲。
“盂兰盆传”中,形容目连之母刘清提性情悭贪(刻薄又爱占便宜)。贵州屯堡人(明代屯军之后裔,犹保留明代文化)的目连救母故事,也说刘清提不是个好女人,她偷鸡摸狗、搬弄是非,常常挑起邻里间的事端。这样的刘清提,尽做损德之事,德损多了,只能去黑色的恶业之地–地狱报到。(做好事的人走金桥上天堂、做坏事的人走奈何桥下地狱)
随着时代演进,刘清提的形像起了变化。后来,作为母亲的刘清提,那些损德的不好的习性被隐藏起来,这是一种儒家文化的避讳学,有意为长者掩饰掉恶劣的行径。刘清提的个性因此被中性化,只说她不满丈夫与儿子出家不回,一向吃斋的她,生气之下就开戒(破戒)吃荤,因此被打下地狱。
刘清提(罗慎贞饰演)自觉罪大,儿子目连(张家麟饰演)尽力安慰她。
如果刘清提是因破坏戒律而受罚,这就局限在宗教范围内,不易引起共鸣;然而,其实她下地狱是她心肠坏得到的报应,这才普遍引起观众的关注。我们只要细心体察剧情,就能看到在地狱中的刘清提,最后自己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罪的原因。
好的戏剧能牵动起人的自省力量,剧中人的明白,也带动了观众的明白。《劝善金科》的本意叫人返本归真,回到善良的本性,自觉己非,心变清晰,看到自己在后天蓄积成的不好的习性,而能把它去掉。
人在生存竞争中,为了利益,生成许多恶习,往往严重的伤害到别人而不自知。劝善就是让这些不好的习性映现出来,消去它而归之于善。当一个人迷的很深的时候,他不愿意去找自己那个不好的习性,《游六殿》这出戏就一再让刘清提陷入于寸步难行的泥沼,让她终于发现跌落地狱的原因。找到原因就能找到出口,也就告别了那些欺负人、占人便宜的不好习性,从地狱脱身。
《游六殿》里,刘清提对着进入地狱的儿子目连僧(小生扮演)忏悔:“(二簧原板)儿的父修正道跨鹤西走,为娘我被阎君地府来收;娘说这阴曹府就报应无有,又谁知到了阴曹,早晚间我受的是蓬头垢面、披枷戴锁、口含阴灯,等何时我才得出头?”刘清提生前不尊重别人,常陷人于灰头土脸的窘况,自己不免要落得个蓬头垢面的报应;随意出口中伤人,让别人身受束缚,动弹不得,自己当然也就得到披枷戴锁、口含阴灯的报应。
不管信不信有地狱,当有一天你来到一个地方,抬头见到“你也来了”的匾额,心中难免怵然一惊。图为台北市武昌街“台湾省城隍庙”中的匾额。
应、映同音同义,报应就是报映,清清楚楚的映现。人做什么都会回报到自己的身上来,地狱其实是一面镜子,让你看到自己的恶行。不管你相信有地狱也好、没地狱也好,总有一天你会来到一个什么也隐瞒不了的地方,在这里你会发现掩饰毫无作用。
看完这出戏,不要再陷溺自己在恶习里,赶快及时回头。这就是《目莲救母》的苦口婆心,也就是为什么会称为《劝善金科》的道理了。@*
<--ads-->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