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庆祝升官称为“烧尾”?
唐朝刘肃《大唐新语‧公直》上载︰“公卿大臣初拜命者,例许献食,号为烧尾。”书中所记载“烧尾”的意思,是说唐朝大臣初拜官时,为了表示感恩,就向皇帝进奉食品。又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烧尾》中有:“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这里“烧尾”的意思是指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的庆贺宴席。那么,为什么庆祝升官要称为“烧尾”呢?
从上述的两本古籍所载,可见唐朝的“烧尾”宴有两种,一种是大臣高升时设宴向皇上献食;另一种是士子登第或官吏荣升时,设盛宴置酒馔与好友同僚一起庆贺。而“烧尾”名称的由来则有三种说法。
据《封氏闻见记‧烧尾》上载:“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说者谓虎变为人,惟尾不化,须为焚除,乃得成人,故以初蒙拜受如虎得为人,本尾犹在,体气既合,方为焚之,故云烧尾。一云新羊入群,乃为诸羊所触,不相亲附,火烧其尾则定。”其中一说是老虎变成人时,尾巴仍存在,只有烧掉尾巴才能变成人。所以,开始当官的人就像老虎变成人,尾巴还在,等到符合人的禀性气质时,就烧掉尾巴,称为“烧尾”。另一说则是新羊刚加入羊群,会被群羊触犯而不安,只有将新羊的尾巴烧掉,才能被接受。就像人从平民晋升到士大夫阶层,有如新羊进羊群般,一时难以适应,故需烧尾求安定。
又宋朝孔平仲《孔氏谈苑‧烧尾宴》上载:“鱼跃龙门,化龙时,必须雷电为烧其尾乃化。”这是第三说,意思是鲤鱼跃龙门,必须要有天火(雷电)烧掉它的尾巴,如此才能转化成龙。此种说法是比较正确的。
其实烧尾的典故是来自于“鱼跃龙门”。龙门是地名,又叫禹门口,相传是夏禹治水时所开凿。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县和陕西省韩城县之间,其形如门阙,故名。每年春季时,黄河鲤鱼溯水上游,但龙门水湍急,鲤鱼实难以游过。在历经多次逆游仍无法越过龙门时,鲤鱼便改以跳跃方式过龙门,能跃过者,随即遭雷电袭击,尾巴被烧掉,进而变成真龙。
因此,人们也常以鱼跃龙门来形容一个人的地位快速高升,也有象征前途远大,官运亨通之意。@*
责任编辑:王愉悦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