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在植物中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翠竹风过不折,雨过不污,不畏严寒,也不惧炎热。冷热起伏,只会使它显的更加青翠挺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剑拔十寻,枝摩苍天。古今之人常把梅、兰、菊、竹合称为四君子,竹也被中国文人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在北风凛冽、万物凋零的时候,仍然能迎风傲雪,坚韧不拔,不懈的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资讯。它以特有的神姿仙态,潇洒自然,素雅宁静之美,令人心驰神往;又以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的品格,与古代圣贤们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的高尚情操相契合,因此古人有“君子比德于竹”之名言。
竹茎中空寓意为谦虚,竹节分明代表着气节,广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古诗中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未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把竹子的清雅比为君子的文明有礼,贞洁视为自尊自爱,心空表现为宽容、虚怀若谷等,这些都是古代君子具备的基本品质。
《诗经 卫风 淇奥》中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赋予竹以人的精神、道德、情操。杜甫的《咏竹》中说:“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苏东坡在《於潜僧绿筠轩》中有诗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唐朝的大诗人兼大画家王维,在他的辋川“竹里馆”中也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佳句。
在中华五千年的神传文化中,十分推崇做人要重节守义。节,是人之操持,即节操贞节也。义者,义气也,不屈也。古代的忠臣义士都把气节、操守、道义看的很重,将忠诚节义视为自己做人的准则,甚至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愿失节弃义。岳飞精忠报国,面对奸臣的冤杀也不放弃对朝廷的忠诚;关羽城破被围,面对威逼利诱,心如铁石也不肯背主;任凭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袍赠马再加上黄金美女,关羽之心终不为财色所动,仍然坚持:“若知皇叔下落,虽蹈水火,必往从之。”即使在败走麦城之际,仍能正义凛然的对前来劝降的东吴使臣诸葛瑾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文天祥兵败被俘,在牢中写下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面对生死要胁与高官厚禄的引诱,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一个人无论寿命长短,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都是匆匆的过客。因此无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都应该在人生中保持豪壮的气节。竹子具有坚韧不拔的高风亮节,一个人如果守节坚贞如竹,就足以名传千古,光照后人。其高贵的灵魂也将在守节不屈中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