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行家】庞均先生的水彩画
我们常会有这种疑问:以单纯的油画材质作为终生绘画手段的油画家,是否也运用水彩作画?是曾经用过?偶尔为之?或是时常使用?它们的水彩画作又会是怎样的面貌?和油画作品相似,还是具有完全不同的趣味?对题材的选择是否有差异?他们对水彩的观点如何?通常油画家或多或少的都会运用水彩作画,只是他们对水彩的喜爱程度、材料运用的娴熟程度及对于水彩的观点各有不同。
庞均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出生于上海。父母皆是油画家。入学杭州美术学院及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一九八0年迁住香港,八七年定居台湾,并任教于国立台湾艺术学院。多年来不断从事油画创作与教学,著有“油画技法哲学”一书。九四年更在台湾省立美术馆举办油画展,展出近百件作品。从他的油画作品中,我们见到深厚扎实的功力。油彩或薄或厚,总是恰如其分的表达出空间、体积、质感、光线与色彩。用笔则是潇洒处自在而强劲有力,细腻处又精致婉约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么厚重沉稳的油画作品转换成水彩时又是如何的面貌?扎实的描写功夫与平稳的构图依然,色彩的淡雅也一如油画中灰色调沉着。所不同的,是发挥了水彩的特性:用色的透明轻快、笔触的挥洒自如,以及速写式的留白、不求画面的完整性、技法的运用上,是湿画法与干画法结合。先平涂,等干后局部重叠的方式为主。
在此处我们见到庞先生的六幅水彩作品。图一:“北京胡同: 廿四间房”为十八岁作品,曾入选大陆首届水彩画展,并因此被推荐进入专业创作机构。用色笔乾乾净俐落,表现着和煦的阳光、斑驳的石墙、木杆,狭窄幽长的巷道空间及两个孩童的嬉戏。
图二 庞均 天津街道 1979年 47.2X39.6cm
图二:“天津街道”是一九七九年所作。简洁明快的平涂、重叠、留白与细劲的线条,铺陈出整洁的街道、高楼、公车,以及交错悬吊的电车缆线。
图三 庞均 桥头 1979年 47.2X39.6cm (不透明水彩)
图三的“桥头”则是用不透明水彩,着色由深至浅有如油画一般表现出钢铁的厚重坚实。两图对照比较,颇富于趣味。
图四 庞均 康乃馨 1984年 37.5X56cm
图四的“康乃馨”作于一九八四,通幅清雅怡人,由浅叠深肯定的笔触,透露出一份自信与稳健。九一年作的人物:“拉吉”(图五)用笔爽快亮无迟疑,尤其是人物的面部,不着良迹的表现出肌肤的细致与凹凸。图六:“后院”,作者以多次重叠,交织出红砖墙前面的繁复的枝叶与光影变化。
图五 庞均 拉吉(RACHEL) 1991年 45.8X38.5cm
图六 庞均 后院 1991年 45.8X38.5cm
庞先生曾说:“虽然油画创作四十余年,水彩仍然是我心中之最爱。水彩如同音乐中的即兴曲、小夜曲,必须具备技巧而甜美、轻松又动人。……水彩的经验,能给油画技法的生动带来灵感。……”他认为画水彩与油画同样需要灵气,不能靠某种程式经营出来。又认为水彩画应当保有水彩的特性:水分感、透明感、绝不用白、轻快活泼而生动引人。一个油画家不会画水彩,在他看来是种缺憾。他个人是以水彩起家,但因好纸难求而逐渐转向油画。近年来偶而作水彩,是当他想寻求一份轻松时,或者是当他要作速写,以收集资料时。
庞均先生对他的水彩作品颇为珍惜。平日收藏着,不悬挂也不轻易参展,以免作品受光变质。此次能得庞先生提供幻灯片,是众读者的福气,更期盼能忍痛让作品“曝光”,作一次展出,即使是一个短短的展期,也能让喜爱水彩及庞先生作品的观众一饱眼福。
(本文摘自1995第七期《水彩杂志》春季号)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