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曾写下这段话:‘一位参透人生、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可以在细小的事物中充分展现出伟大的力量及其艺术才能。作品看似粗旷而原始,其境界却远超出众多名人在其名作中所展现的。伟大的艺术家将会领略这番怪论背后的真实内涵。这一天赋是美妙无比的。有时,上帝赐予某个人的天才在其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举世无双的。’400年后的今天,达到伦勃朗的境界的作品仍难以觅见。
正如人是不能被单单看作是部分的整合的,伦勃朗令人振奋的绘画技巧只不过是他随心而用的工具而已,仅从这一角度去欣赏他的作品无异于把他局限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的天才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与观赏者进行心灵深层的沟通,其效果远胜于他本人在现场交流,因为作品就在表达他的心声。
为纪念伦勃朗诞辰400周年,维多利亚省国立展览馆今年5月-9月间展出近百幅伦勃朗的蚀刻画作品,占他此类作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这位艺术史上伟大的巨人不仅以油画享誉画坛,他的版画和素描作品也同样引人瞩目。
在此次的展览中,伦勃朗的蚀刻画为我们与艺术家的交谈烘托出亲密的氛围,这些作品尺寸较小,一幅幅仿佛在召唤着我们更靠近些、给予它们全部的注意力,随后即可以与我们轻声耳语。
画家母亲的肖像 |
走近一步,细细观赏《艺术家的母亲》这幅画, 整幅画变成了不规则的波形和其他线条的组合。然而,画中的人物是如此栩栩如生,她正陷入沈思。在非常显眼的白色空白背景的映衬下,她的形象格外突出。白色背景中再添加任何东西都不会为她此时此地的存在增添任何意义。仅仅勾勒出人物此刻的神态,却充分展现出伦勃朗对她的那份善心和一片赤诚。在艺术家倾注全部精神的作品中,画中的人物获得了最可宝贵的东西,即生命的活力。
恪守《认识自己》这一人生格言的伦勃朗一直秉持着不屈的真理至上的信念,在不懈的追求、探索着绘画的更高境界。真理虽不在人世显形,却比它所再现的形体更为真实,显露着精神的烁烁光华。
他为自己画过的数量众多的自画像即是他对真理不懈追求的明证。难道还有比以自身为物件作画更直接便利的方式吗?他在作品中通过服饰和人物造型的变化,光线明暗的交替运用,人物的目光透过画布,每幅作品都展现出对超脱于短暂人生之外的永恒和持久的真理的向往。
在他的作品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再现自然。例如在著名的蚀刻画《三棵树》中,伦勃朗赋予风景如诗的美感,以轻柔、有形的笔触,超越了蚀刻画中线条精准的限制,渲染出阵雨过后空气中蕴含的潮湿以及时刻变化着的天气。
伦勃朗以圣经场景为题材的作品是他精神和画技达到成熟期的标志。他对场景的选择正表明了他自己的境界。
《三个十字架》 |
当面对着《三个十字架》这幅作品时,我们被眼前的那令人内心震撼的场面惊呆了。尖锐的竖线划空而落,天空似乎不堪疼痛与极度痛苦的重负。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闪亮的身体在中间,两个贼在两侧,凝重的空气压下来,如同“笼罩着整个地球的黑暗”在降临人间。
伦勃朗所要传达给我们的资讯就是,认识自己就是认识万物。在这个纷纷扰扰、悲欢同在的世界上,当我们静心内省时就可以领略到世间万物的真谛。伦勃朗本人也是历尽人间悲苦。
另一幅蚀刻画《在读书的圣哲罗姆》描绘了一位厌弃人世生活的圣徒。他脱掉了拖鞋,好让疲劳的双脚休息一下。在他的身后是豪华的府第,他却宁愿舍弃舒适的生活而坐在石头上。这幅画要表达的是圣徒哲罗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主旨,然而一头狮子出现在意大利风景中却称不上“和谐自然”。在整个画面中,平静的风景与狮子象征着激情与危险,暗示着所有的自然的力量,内在的抑或外在的,都安顺的照看着圣徒对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
2006年5月24日-9月24日,伦勃朗(1606-1669)版画与绘画展在维多利亚省国立展览馆举行。@(//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