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即元月,故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自古以来,人们在元宵节之夜,点上万盏彩灯,以示庆贺,同时也把元宵节作为黄历新年的延续。
元宵节始于汉代,据说汉文帝平定“诸吕之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为表示纪念和祝贺,汉文帝每年这日便会出宫与民同乐,并将这日定为“元宵节”,自此,汉代即有正月十五夜不宵禁的传统,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人们燃灯放焰、猜灯谜、吃元宵,以示庆贺。
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点灯呢?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当一年中第一次月圆的夜晚,人们总是看见一群天神在月光中翩翩起舞,可是有一年的月圆之夜,月亮被一片乌云遮住,人们看不见天神,便纷纷点起火把,照亮天空,以寻找天神,渐渐地便形成一种民间风俗。
元宵燃灯的另一个传说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天、地、人三官分别主管上、中、下三元,而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又称“灯节”。
自汉代起,元宵赏灯的习俗逐渐兴盛。到了唐代,元宵节前后三天取消宵禁,从宫廷、街道至平民小屋,处处悬挂彩灯,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皆外出赏灯游玩,一时间,大街小巷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唐代开元盛世,各种新型花灯的设计更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宫廷赏灯还伴随着灯下歌舞。盛唐诗人苏道味在《正月十五夜》诗中这样描写当时元宵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宋代元宵张灯增加至五天,彩灯的式样更是出陈推新,如苏州的五色玻璃灯,福州的白玉灯,新安的无骨灯,让人眼花撩乱,处在深闺的女子,元宵之夜也可以出来观灯。此外,猜灯谜在宋代也成为元宵节的一种娱乐游戏,人们将谜语贴在花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别有一份情趣。
自明太祖开始元宵灯节增为十日,即从正月初八上灯到十七为止。京城中东华门外的灯市届时是“禁城迢迢通长衢,九门万户灯光里。”京城人是倾城出动观灯玩耍。清代时,又北方引入冰灯,给元宵的灯会有增添了一种风味,虽然灯节的天数减少了,但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元宵赏灯作为元宵节期间中国民间的一种主要民俗活动,已经延续了千余年,彩灯的式样更加丰富多彩,有关刀灯、兔灯、水果灯等表现事物形象的彩灯,也有根据民间故事编制,如状元游街、八仙贺寿、桃园结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彩灯,可谓各式各样、多彩多姿。@*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