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届91高龄的书画家张光宾,几十年来,不论春夏秋冬,永远是一袭藏青色的长袍。这一身打扮所透发出来的儒者风范,让人大老远就可以认得出他来。
当然,张光宾的文人特质可不是穿出来的,70年来墨池功夫上的历练与沉淀使他这只矫健的老笔成为当今重要书画艺术家,也是元代书画史专家;然而,这位被誉为“最有人气的书法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不只是他在书画上的成就,更在于他对文化传承不求回馈、全心全力的付出,希望用最优秀的中国文化承接古代开创将来。
书法家张光宾 |
长期锻炼、亲览历代名作 奠定深厚根基
张光宾1915年生于四川省的达县,字序贤、号于寰,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国画科。民国37年来台湾,那时官方的正式文件都是用毛笔正楷书写,写得一手好字的他,被延揽进入军中而成为幕僚人员,帮当时参谋总长做一些文字工作。“在军中20年,根本和社会不大接触,那时虽然三个孩子接连出生,家里忙,有空的时候,还是写写字,还是画画,就是没有停止过。”张光宾回忆道。
除了不间断的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张光宾他能够有机会时时亲览古人名作,这是他比大部分书家幸运的地方。从军中退休后,张光宾转到故宫服务,在国立故宫博物院任职19年之间,他长时间地、大量地、可以更细腻地阅览故宫书画史料与宝贵真迹,这对他往后的创作和研究有莫大的助益,为日后的成熟的迈进一大步。
这段期间张光宾多次受邀展览,得奖无数;同时还发表了《元朝书画史研究论集》、《元画精华》、《中华书法史》、《书法艺术》等著作,其中他对元代书画研究特别深入,至今仍是元朝书画方面的权威,无人能出其右。
古朴丰厚的书法
张光宾的书法作品 |
张光宾书法早期得到高鸿缙先指导,其后致力于汉碑、魏碑,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古朴高雅的书风。在表现上,张光宾许多作品都是楷隶合一的形式,吾人可看出其笔力雄强,字态结体雍容大方;在草书创作上则企图由明朝上溯晋、唐,近来又加入几分八大笔意,使得飘逸、律动的线条蕴含着浓浓的浑厚高古,丝毫不流于媚艳。
题材方面颇可反映出张光宾平淡纯真的一面,例如:“不再流浪脱红尘,归于平淡守心斋”;“豆干落花生青菜,牛蒡胡萝卜栋蒜”这类联句,总是令人玩味再三。
张光宾创作勤奋,甚少停笔,曾经获得全省美展书法第一名。之后又荣获金爵奖以及中兴文艺奖等奖项。据说,他为方便每天不间断练习,特别请印刷社印下适合自己书写格式的纸张当作日课用纸。他还说,写字对年过90的他,就像是运动,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何止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这位老教授用功的程度,那不但是他生活的重心,还可以说是生命中不可欠缺的一环。
焦墨渴笔、以点代皴的画风
除了书法,张光宾在绘画方面也堪称国宝级巨匠。他曾受业于傅抱石、潘天寿、李可染等诸位名家,而且从这些传统中走出属于他个人独特而鲜明的创作风格。
张光宾的画,构图非常的简洁明快,透过他“以点代皴”的笔法,整个画面传达出一种特别气魄和力道。台湾新闻报尚洁梅主任就认为,在老教授的画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以焦墨点作为整体绘画的图像的构成元素”,亦即“化繁为简,然后简到至简”,甚至用点来表现明暗,完全不需要颜色。
张光宾《以点代皴、焦墨渴笔》的山水 |
张光宾《以点代皴、焦墨渴笔》的山水 |
张光宾绘画的另一特色是“焦墨渴笔”。这一点老教授自己有很清楚的阐释,他说“为什么我不着颜色?因为我现在用的这种纸,都是很厚的纸,像以前那种夹萱。因为墨很深,深的地方它的纤维会透过去,不深的地方,那个淡淡的地方,墨都在前面,我们这就看到了深浅……墨由深到浅、到渴、到干,它干了之后,秃笔下去,它就变成一个圆点,圆点的中间都是黑白的。中间是黑白的,假如着色,它那个黑白的点子就看不到了。”
近看满眼是密密麻麻的点,然而,站远一点,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墨点之间呈现出壁垒分明的远近层次,这便是张光宾画法独到之处。当然,再高明的笔法,如果胸无丘壑,那么作品也无法感动读者。张光宾从小生长在秦岭的下面,小时候出门,直接开门就可见山,一开门就看到山峦云雾,因此他可以胸有成竹地在心中打稿,再画出那些大山大水的画面。不用凭空想像,张光宾即便不是工笔瞄绘,其笔下亦自然地呈现出层层叠叠、既真实又写意的山川风貌。
心系两岸的书法发展
虽然生性豪迈开朗,张光宾在谈到两岸的书法发展时,却也不免勾起他无限的感慨。他认为,战后过了一个甲子,台湾的书法保有传统基础;大陆经过的文化大革命,老一辈十之八九已凋零,新一辈的则多无扎实基础可言。
中国文字有五千年的历史,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每一个字都有它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就因为这样,一生挥毫不断、为书法付出全部心力的张光宾,无法忍受中国文字遭受共产党破坏的事实。他说:“这个简体字的源由是把草书简写,可是草书又写得不传统、不正确。共产党它又有个歪想法,就是把汉字整个打破,他用罗马拼音,它要所谓的世界革命,它要把汉文拉丁化,因此,它搞简体字,这一点当时于右任先生也很不以为然。”
他认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台湾,四库全书、中国的优秀书画艺术品都在台北故-?,这些中原的瑰宝都在台湾,台湾才是中华文化的保存地。而老教授深知失去文化的民族就等于失去了根源,只有汉文的正体字才能承传中华文化,因此他打算出钱出力地召集学会,为维护正体字而努力。他也希望台湾政府无论如何要保持汉文的正体,因为汉文的正体它才能承传我们的文化,才能承接古代、开创将来。
奖掖后进 不遣余力
书法家张光宾与尚洁梅先生 |
除了书画成就,张光宾在待人接物上诚恳真挚、热心关怀的作风,更赢得了后进们无比的敬佩。书法家张松莲就称赞他是目前书坛里面“最有人气”的一位书画家,许多年轻人都非常喜欢他。张松莲描述:“光老的热心是出自于内心的,他对于所有的年轻人、后辈,都尽力提携,不遗余力。他不但博学多闻、书画兼优,除此以外,他的为人处世都是书画界的一个典范。”
尚洁梅赞誉张光宾是一个“道德非常崇高,身段又非常低调”的长者,他对年轻许多的书画艺术家的协助,在台湾可能没有人比的上。譬如,有些书画会成立的时候,经费非常的欠缺,他就把他的书画捐助出来义卖,做他们的基金。前些年台南县有个“?份地带文学馆”在创馆的时候,因为经费拮据,张光宾于是捐了100多幅书画,最后再将义卖所得的100多万元捐为建馆的基金。类似这样的作为多不胜数,早已成为艺坛佳话。
七十年热忱 始终如一
对书画保持着70年始终如一的热忱,这是张光宾在书画界特别值得一提的成就。他每天精进,不断的锻炼自己的笔墨,艺术功夫当然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随着年纪的成长,对于书画艺术的丰富体验?对不是一般五、六十岁的人能够达到的。尚洁梅说,长年累月的尝试与突破才造就出张光宾非常厚拙、非常高古的书风、画风。他认为张光宾是当今华人世界里面最重要的一位书画家,“是有指标性的,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在传统中国书画来讲,他是很重要的一枝笔。”
“书与画为终身志趣,必须尽其在我,力争上乘,游心恬淡,顺乎自然。”这是张光宾对自己深切的期许。而我们也相信,相信他会终身悠游于书艺,精进不辍,继续写、继续画到一百多岁,以他儒者的道德风范及精湛的书画艺术,引领下一代,为保存中华文化持续贡献。@*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