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尊称对方为“足下”?

作者:心语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668
【字号】    
   标签: tags: , ,

在古代下对上或同辈间相称都用“足下”这个敬辞。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意思是说︰担心损害了先王英明的形象,破坏了您仁义的名声,所以逃到赵国。又《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意思是:阎乐上前走近秦二世胡亥,批评胡亥说︰“您傲慢任性,随便乱杀人,天下人都背叛您了,请您自己想一想。”《史记‧项羽本纪》︰“张良谢曰︰‘……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上面都是臣子对君王尊称为“足下”的例子。

战国以后,“足下”就不只是限于臣子对君王,也可以用于同辈间的互相称呼。如唐朝皮日休《移元征君书》载有:“果行其道,罄南山之竹, 不足以书足下之功,穷百谷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这是皮日休为劝进一个非常有能力却归隐山林的朋友,希望他出来为世人服务的书信。又《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

因此,不管是下位对上位,或者是同辈间相称,“足下”都是带有敬意。那么,为什么用“足下”尊称对方呢?刘敬叔《异苑》卷十上记载,在春秋时代,晋国的晋献公因宠爱骊姬,导致太子申自杀身亡,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则逃亡他国。重耳在北方游牧族部落里寄居了十二年,后来重返中原,他到各国拜访并寻求帮助。他带着随从翻山越岭、长途奔波,一行人饥寒交迫终于到达了卫国,没想到卫文公却拒不见面。

此时,重耳因长期劳累、营养不良,染了风寒,发高烧并呓语着想喝一碗肉汤。可是随行的人一样也身无分文,根本没有钱买肉给他吃。于是,忠心耿耿的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了一碗热腾腾的肉汤﹙也叫“剐肉奉君”﹚,说也奇怪,重耳喝了之后,竟然不药而愈。一行人再继续前往齐国,终于获得齐桓公的帮助,结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得以重返晋国,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掌理朝政后,即论功行赏。看到众人争相邀功的嘴脸,介子推非常厌恶,失望之余便带着母亲隐居山林。后来经人提醒,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的恩泽,急忙派人四处寻找他,但介子推已经淡泊名利,无论如何都不愿下山受封赏。

有人向晋文公献策,如果放火烧山就会逼他下山,不料火熄灭后,众人不但不见介子推跑下山来,却在满山灰烬中,找到了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不仅伤心欲绝,更是痛悔不已,除了命人厚葬介子推母子,还将这棵树砍下来,做成了一双木屐,每当他穿着这双鞋,就会想起那段在外流亡患难与共的往事,晋文公即不由悲叹︰“足下,悲乎!”

所以“足下”一词,是因这个典故而来,取其睹物思人,感念昔日恩情,进而衍生出对朋友的敬称之意。@*

责任编辑:王愉悦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用“掷果”或“掷果盈车”来形容女子爱慕俊俏男子,或貌美男子受人欢迎。如明朝梅鼎祚《玉合记‧第九出》:“其人如玉,空教掷果盈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唐朝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而“掷果”当然是有其来源的。
  • 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约从战国中期以后,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史记‧赵世家》载︰赵肃侯十五年经营寿陵。《秦始皇本纪》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由此可见,这是君王墓称“陵”之始。因为当时封建王权不断增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坟墓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就称为“陵”。
  • 在古书典籍中常可见到“社稷”又代指国家,如《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及《三国演义‧第二回》:“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那么,为什么国家又称为“社稷”呢?
  • 立春这一天是四季开始的第一天。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庄稼生产过程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春,因此立春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
  • 冕版的前后各有垂珠,称为冕旒;冕旒会在皇帝眼前脑后来回晃动,也会遮蔽视线,意在...
  • 金銮殿是文人学士等待皇帝诏命应对之所,因此极有名气。唐代诗人李白在唐玄宗时曾为翰林供奉,就常常进出金銮殿,受玄宗召见。又因为金銮殿与翰林院相接,故翰林学士又美称为“金銮”。
  • 为什么吃好料理叫“打牙祭”?和“作牙”、“尾牙”有关? 现在的人逢到聚会或是庆贺喜事,常以吃吃喝喝来庆祝,就说是“打牙祭”,这说法从何而来?的确,吃吃喝喝不能不用“牙齿”,其实“打牙祭”的说法源来已久,和土地公福德正神、“作牙”有关联。
  • 儒家认为揖让之礼“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现。而《易经》的哲理则以为屈己敬人的“谦谦君子,利涉大川”,就说谦退有益于人突破环境限制向四方发展。这些都是中华文化重视揖让的精神所在,而具体表现在生活中的主要场合就是见面的揖礼。
  • 黄帝梦中之人转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腊人同宗?一阵大风带来的奇迹,真实的历史,超越你想像。
  • 民间有“做七”习俗,“做七”意指在亲人往生后每七天举行超度法事,“做七”习俗行之久矣,由来为何?为什么不行作“五”、作“十”的习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据为何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