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是在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其中一支东移到以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用当地语音歌唱,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初从歌舞发展成“两小戏”和“三小戏”,后又吸收当地流行的一种叫“罗汉桩”的说唱艺术,并受青阳腔和弹腔(指徽调)的影响,逐渐发展为演出完整故事的完本大戏。其积累的剧目,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多表现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断,如《打猪草》、《卖斗箩》等。演唱时,只用打击乐器伴奏,人声帮腔,以载歌载舞为特点,表演着重对自然生活的细致模拟,而无固定程式。
黄梅戏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动人,表演细腻动人,并保持载歌载舞的特点,生气息浓厚,深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黄梅戏的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潘景利等。
──转自《世华网》(//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