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改革 改制建议扼杀创意?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1月18日讯】(亚洲时报记者阮尧熙11月18日 撰文/摄影)香港教育统筹局在2000年的教改课程咨询文件中,曾表明会重视艺术教育,不过,在2008年咨询当中的教改,却明显把事件抛诸脑后。学术界批评指,香港特区政府刻下推出咨询的新学制令高中职业化,不独扼杀艺术学科,更进而打击政府一直强调和推动的创意培训,与政府现正支持的创意工业背道而驰。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教育组候任主席黎明海感言,新课程令他感到空欢喜一场。
香港教育统筹局在2000年的教改课程咨询文件中,曾表明会重视艺术教育,不过,在2008年咨询当中的教改,却明显把事件抛诸脑后。有批评指,新学制令教育变得职业化,扼杀艺术教育,进而打击政府自己正在积极推动的创意工业。
简介
2000年教育统筹委员会所编订的“终身学习 全人发展”报告中提出,“体育及美育的发展”是五种“基本和重要学习经历”其中之一,并且要求把所有科目适当地纳入8个学习领域内,其中第7项就是“艺术教育”。
在2000年11月跟进该报告,由课程发展议会所制订的“学会学习”咨询文件中,进一步说明课程架构由3部分组成,除了8大学习领域,还有9大共通能力,价值观和态度。议会认为有9种共通能力于学生而言是必要的,其中第3项就是“创造力:有能力提出原创意念,能够随机应变。”
政府在重视艺术教育的同时,进一步肯定艺术对创意培育的重要性,把两连系起来。在同一份咨询文件中,提到“艺术教育被肯定为培养学生全人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领域。”,以及“发展创意有许多方法,艺术教育是其中最有效的。”
另一方面,政府在其2004年的施政报告中,第30项就提到创意产业:“工商及科技局和民政事务局会按照不同的需要,鼓励发展各种创意产业,包括推动结合内地的资源和市场,创出新境界。”
政府一方面要推动创意工业,另一方面却不投资在支撑创意工业的人力资源上,可真叫人无所适从。
学术界批评指,新学制令高中职业化,不独扼杀艺术学科,更进而打击政府一直强调和推动的创意培训,与政府现正支持的创意工业背道而驰。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教育组候任主席黎明海感言,新学制令他感到空欢喜一场。
美术教育协会日前(11月16日)在明报公开声明,忧虑在新学制下,2-3个选修科将会被传统的文理学科包办,艺术教育可能沦为学校一年一度的文化日。教统局贯彻8大学习领域,均衡教育的理念根本无从发展。
艺术发展局艺术教育组现任主席余树德同样批评,新高中学制打破均衡教育的原则,令美术科目变得边缘化。他指出,在中学选择开办学科的时候,物理、化学、文学、地理等占有相对优势。换言之,同样为选修科之一的艺术科目,会成为陪跑角色。他谓除非是一些标榜艺术的学校,例如赛马会体艺中学,艺术科才可望受重视。
教统局曾向部分有开办美术高中课程的学校进行调查,由于结果显示在新学制下它们会继续保留开办艺术学科,所以教统局认为没有证据显示新学制会令艺术课程边缘化。
不过,该调查的受访对象、数目、方法以至问题至截稿前仍未有透露,令人怀疑其可信性。尤其是,它与美术教育协会曾经作出的调查不吻合。
美术教育协会曾访问了48名校长和41名教师,结果显示,其学校有开设视觉艺术科的分别占75%和80%。而在新学制下,只有50%校长表示很大可能会开设视觉艺术科,比前下降25%;教师方面,0%认为其学校很大可能开设视觉艺术为高中选修科,只有34%表示可能开设。
有校长表示,基于学校行政问题,校长只能着眼于让学校获取最大效益的科目,美术科在这样的情况下相信是无法放进选修科一栏;学校生存问题令教育工作者不能经常把教育理想挂在口边。
相反,教统局发言人张先生表示,在新学制下,选修艺术科目的学生未必会减少。他认为学生是基于性格去选择修读学科,和其学术性科目的成绩并没有关系;加上取消了文理商科学制规定,学生理应有更大弹性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不用再受制于文理商科要配合相应学科的限制。
香港美术教育协会负责学术的执行委员黄素兰怀疑,如若开放选择权,理科学生是否会在2-3科选修科中舍文科科目而选艺术科目,同样地,本来倾向选择文科的学生情况相信亦有类似情况发生。
黄素兰曾代表美术教育协会在一公开场合与教统局常任秘书长罗范椒芬会面,表达出各视觉艺术科老师对学科被边缘化的忧虑,却被罗太评为意见负面,反要求协会帮忙释除教师疑虑。
事实上,是政府自己在课程改革咨询文件中肯定艺术科目在创意培训上的重要性,以及在施政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创意工业。不过,在是次教改中却不自觉的做着自相矛盾的事。
余树德认为,艺术教育等同创意教育。他解释,艺术培养创意,是因为艺术科目没有标准答案,即没所谓对或错。虽然在美感上必然有一个所谓大众间的共识,但其创意空间仍然远比其他学科为大。美术甚至可以造成一个启发思考的作用,学生可以把在艺术学科中所培养而成的创意思维,应用在其他学习范畴,以及工作之上。
黎明海补充,创意不等于等待灵感,还可以通过艺术教育训练。首先,大家要有基本美术知识,经过分析和处理,成为一个文化酝酿;之后,要利用不同媒体作出试验,把握表现的法则;最后,大家便可利用自己的方式去演译、突破和作出转变,从而成为一个创意的表现。
在课程上,他认为艺术并不能够被通识、职业导向科目或者其他学习经历取代。首先,“艺术与人生”一环除了只是通识中的选修贡项目,不够分量外,更重要的,是它以理论性为主,属于评赏性质,在艺术教育上并不全面;而职业导向科目中的艺术成分又不足够,因为艺术学科不独是唯命是从,像师徒传授式的训练,还包括学生的自我美感培育;其他学习经历方面,他只怕会变为一个课外活动,单薄了艺术应有的成分。
黄素兰总结,新高中学制带来“学科间的撕杀”,特别加入的职业导向课程(见另稿)更加令情况加剧,艺术学科的地位岌岌可危。
黄素兰预期,在中学现职教授视觉艺术科的老师,会因为艺术学科被扼杀的缘故,由不需要兼任教授其他学科变成需要,由需要教授少量其他学科变成需要兼授大量其他学科。推论得知,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劳工市场变得愈来愈小。
除了教师饭碗可能不保之外,她表示,教师关注的还有引申而出对学生的影响。首先,喜欢艺术教育的学生可能会因杀科的关系,而未能在其高中生涯时向其兴趣发展。另一方面,她谓艺术科目有一个带动作用,有不少学生本身在学术科目上得不到成就或满足感,但经过在艺术科目教育的潜移默化下,可能会重新提起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可惜,在新学制下,艺术科老师可能再没有机会借此帮助学生。
改革的原意,是将会为社会带来一番更新,更好的景象。不过,在2008新高中学制下,却为教育界带来不安的预期。另一方面,透过是次教改,政府自相矛盾,前言不对后语的行径又可见一斑。(//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