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讯】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瓷窑,生产的瓷器也各具特色。
1、越窑
越窑自东汉创烧以来,发展极快,这时的窑场主要集中于上虞曹娥江两岸,窑场数量比汉时增加数倍,两晋越窑青瓷、胎质细密坚硬,呈灰白色,吸水率低、后期胎色渐深,呈灰或深灰色,根据器物的不同用途,有的器身内外都施釉,有的器身内不施釉,仅施于内壁口治附近。
此时越窑瓷的器类除前面已有的器型还出现了砚、水盂灯、扁壶、鸡首壶、烛台等实用器和锥斗、火盘、鬼灶、鸡笼、狗圈、碓、磨、米筛、堆塑罐(谷仓罐)等明器,以及用动物形状制作的器形。如:羊、狮、熊灯等,造形逼真生动。
堆塑罐(谷仓罐)的制作尤为精美,罐身上部有多达数层的模印堆贴的亭台楼阁,卫土、乐舞人、飞禽走兽等,罐身上还堆贴有各种动物,神人之类,构造极之繁杂,制作巧夺天工。
两晋南北朝时期越窑瓷器实用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器型由早期的矮胖端庄逐渐向后期纤瘦清秀发展。
2、瓯窑
瓯窑位于浙江省温州一带,至今已发现瓯窑古窑场200多处,集中于瓯江、飞云江、楠溪江两岸,瓯窑瓷胎质坚硬,呈白色或灰白色,釉色有淡青和青黄,器类与越窑大致相同,但明器品种较少,谷仓罐造型与越窑分别颇大。瓯窑纹饰纹样不及越窑丰富,常见有釉上褐彩有点彩和绘彩两种,点彩多用于动物纹的双眼、耳朵、尾或冠等处,晚期开始用莲瓣纹。
3、婺州窑
婺州窑位于浙江金华、衢州一带,窑场分布很广,共发现古窑遗址600余处,烧制年代由汉至明,其生产年代之长在中国瓷器史上也不多见。
婺州窑瓷器胎体较薄,呈灰白色,部分瓷器胎料用粉沙岩,含铁量高,烧成后胎呈深灰色或紫色,因此婺州窑的技师们利用当地的资源,在西晋未期创造出以化妆土衬底的工艺,以遮盖其深色的胎体,并使釉层呈色柔和滋润。
婺州窑瓷釉色呈淡青或青黄,早期釉常见凝成芝麻点状,后期釉层厚,易剥落,常见开片,开片或胎釉结合不紧密处往往产生白色结晶,呈现丝状或星状奶白色。
婺州窑瓷器类有各种实用器和明器,到南朝时,明器所占比例减少,日用器生产增多。谷仓罐的造型和装饰趋于简单,器型增高,造型更显实用,婺州窑瓷除生产青瓷外还生产少量黑瓷和酱瓷。
4、德清窑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汉代之创烧,是中国最早烧制黑瓷的窑场。
5、南山窑
位于江苏省宜兴县丁蜀镇,这里是紫砂陶的著名产地。南山窑瓷胎色青灰、灰白、黄白、外施透明釉,釉呈青灰或青黄色,常有脱有现象,器壁近底处无釉,釉面常见冰裂纹。
6、洪州窑
洪州窑位于江西省丰城县,洪州窑瓷胎体较厚,呈灰白色,釉以米黄色为主,少数有豆青或青黄色,常见脱釉现象,釉面多冰裂纹,器类有实用器和明器,其中瓶、烛盘、盏托、五盅盘、四管插器是创新品种,一度停烧的明器也得到了恢复,有带座三足炉、灶、锥斗、六联罐等。
7、湘阳窑
住于湖南省湘阳县,湘阳窑胎体呈土黄或灰色,釉色深浅不一,胎釉严重。
(资料来源:世华网)(//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