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1月24日讯】
宋 作者不详
桑枝黄鸟 册
绢 设色
25.4 x 26.5公分
桑树枝头,一只黄鹂(又名黄莺)飞来,正引颈品尝着一串甜熟的桑椹。它姣好的体态,怡然自得的神情,都在画家妙笔的捕捉下,活泼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桑枝所圈围出的舞台中,画家以淡墨细笔轻描主角黄鹂鸟的形体、并细腻地丝画出它的毛羽;原点缀于旁的桑叶,成了营造画面空间效果的最佳配角。画中用色鲜明,从嫩黄、灰黑相间的毛羽、由红转紫的桑椹、到黄绿、褐绿所区分的叶面向背等,仿佛一首彩色的交响配乐,富于变化而又不失和谐。在这幕写生的自然里,不但令人惊艳、也令人神怡。是一幅精致的典型北宋画院作品。
北宋绘画讲求写生,当时的画家必需要能同时掌握大自然中瞬息万变的面貌,以及具备精湛的绘画技巧。因此这件作品所体现画家这份力图师法自然、再现自然的匠心,令人弥足珍惜。
“写生”是宋代绘画的一个重要观念。在此观念下要求要画出物象之形,故曰:“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但又不只是画得像而已,乃又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因此形神兼备便成为其最终追求的境界。而欲达此境界,就必需对对象的形态、结构、色彩、习性和生存环境有着相当的理解,于是作画之前深入的观察、细心的体会自不可免。然后形之于画面时,在构图方面便常以大自然的真实景致为主,充分表现远近、前后的层次感;在技法方面笔墨应物而生,随自然形态的变化而变化,未有固定的型式;于情境方面则呈现出某物之所以为某物的特有本质,即所谓得其神韵者。
“桑枝黄鸟”是一幅典型的宋代写生作品。画黄鹂一只站立桑树枝头,正仰首衔着桑椹一串,颇为怡然自得。作者以深刻的观察、精湛的画技,捕捉到自然界稍纵即逝的一刹那,而成此佳作。幅中树禽在状形傅彩之中,皆栩栩如生,能得其神。通幅的敷色分明,在偏小的画幅、简单的构图中,就有石绿、赭石、胭脂、朱砂、花青和藤黄等多种色彩。另为表现黄鹂平滑的羽毛,用笔以匀称的线条居多,在轮廓线处流畅,丝毛者则细而挺。而在桑枝、桑叶上,乃由于树干不平整的外型和桑叶锯齿状的边缘,使用了有起伏转折、具提顿的用笔。各种笔法的运用,完全未有定见,均因物而起,故显得分外生动、自然。与此构图类似的作品,还有一幅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签为宋毛益(孝宗乾道〔公元1165-1173年〕中画院待诏),今因画风之不逮而改作无名氏的“榴枝黄鸟”,惟其于笔墨上较平而缺少变化,实不如本幅之佳。
“桑枝黄鸟”中画枝干的用笔,和院藏北宋徽宗(1100-1125在位)“蜡梅山禽”轴以及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其另一“五色鹦鹉”册页上的笔法甚近,而画鸟的部分则和本院宋人“梅竹聚禽”轴采用同样的方式。于是由“蜡梅山禽”和“五色鹦鹉”既均为徽宗之作,“梅竹聚禽”又是徽宗宣和(1119-1125)时的院画(注)来看,本幅亦应为一其时之作品无疑。
(谭怡令)
注:国立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宋画精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5-1976),上卷,页18。
文见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宋代书画册页名品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页289。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