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讯】
(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 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限制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警察中被采用。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并将技击寓于搏斗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但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汇集百家,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在散手、短兵中不宜采用的技术方法,在套路运动中仍有所体现。
(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讲形体规范, 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脉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炼功的准则,如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此外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练心身。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炼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
(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炼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习。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能在广大民间历久下衰,与这一特点不无关系。利用这一特点可为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方便,使武术进一步社会化。
──转自《世华网》(//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