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论语》说(3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作者:薛驰
孔子雕像,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孔庙。(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5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𫐐,小车无𫐄,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二十二》)

【注释】

大车无𫐐:大车指牛车,乃笨重载货之车。𫐐,音ní。车两旁有两长杠,古称辕。一横木缚两辕端,古称衡。一曲木缚横木下,古称轭。牛头套曲木下,可使其较舒适。𫐐则是联结辕与衡之小榫头。

小车无𫐄:小车指马车,乃轻车。古之猎车、战车及平常乘车,皆轻车。𫐄,音yuè,也是马车上联结辕与衡的关键(活销)。

【讨论】

本章讲“信”。孔子教育学生,有四个方面的要点,分别是:文献、德行、忠诚、信守。(述而篇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所以,“信”字在《论语》中出现的比较多,38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儒家讲的“八德”,其中“礼”在《论语》出现最多,75次,“信”排第二位。

孔子讲“信”,有一个体系。首先,“信”不是无条件的,一个人“言必信,行必果”,在孔子眼里也不过“硁硁然小人哉”(子路篇)。为什么呢?因为要看其是否符合“义”,不符合就不要守信,这时守信反而不好。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篇)就是君子把义作为本,依礼而行,表现谦逊,诚信地做人做事。

其次,孔子强调上位者讲信,居于上位的人好诚信,老百姓就没有敢不诚实的。(子路篇曰“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再次,在为政方面,孔子强调“民无信不立”,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国家就站不住了。颜渊篇里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回到本章。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注意,“人而无信”的“而”字,不能当“如果”讲,这里是强调人,人之为人,要讲“信”,如果没有信誉,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观的了。信,是做为一个人的基本条件之一。

孔子这话讲得很重了。但要人记得住、印象深刻,孔子又做了个比喻,生动且深刻。如果没有后面这句话,恐怕会落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田地。

孔子打了个什么比方呢?古代的大车、小车,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联结车辕与横木的关键(活销),大车叫𫐐,小车叫𫐄,车子没有它,就无法套住牲口,怎么能走呢?孔子说,人而无信,就像没有𫐐和𫐄,怎么能行呢!

张居正教小皇帝说:孔子此言,只是要人言行相顾,事事著实,不可少有虚妄的意思。然“信”之一字,尤为人君之大宝,是以为治者,必使政教号令之出,皆信如四时,无或朝更而夕改,然后民信从,而天下治也。孔子之言,岂非万世之明训哉!

钱穆对本章的解说,则非常高妙。他说:人类社会,有法律契约,有道德礼俗,所以为指导与约束者纵甚备,然使相互间无信心,一切人事仍将无法推进。信者,贯通于心与心之间,既将双方之心紧密联系,而又使有活动之余地,正如车之有𫐐𫐄。

学习本章,还可体会《论语》用字的妙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里的“可”字,能换成别的字吗?“大车无𫐐,小车无𫐄,其何以行之哉?”这里的“何”字意味深长。

孔子说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信以成之”与本章所说的“大车无𫐐,小车无𫐄”,是不是很贴合呢?

主要参考资料: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论语集注》(朱熹,载入《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直解》(张居正,九州出版社)
《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
《论语今注今译》(毛子水注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论语三百讲》(傅佩荣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论语译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语本解(修订版)》(孙钦善著,三联书店)
《樊登讲论语:学而》(樊登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看更多【《论语》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君子、小人之别不是绝对的。君子与人为善,包括对小人在内,不能嫉恶如仇。19世纪美国总统林肯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讲“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人都心怀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这应该也是我们理解本章的题中之义吧。
  • 天下的道理,散在万事,而统会于吾心。惟其散于万事,故必加致知格物、躬行实践的工夫,而后能实有诸己,这叫作学。惟其会于一心,故必加沉潜反复,研究求索的工夫,而后能穷其精微,这叫作思。这两件缺一不可。
  • 孔子本人是宽容、平和的,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不搞强制,不强求一致。还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篇),也并没把“道不同”的人视为敌人,仅仅“不相为谋”罢了,并没有排斥异己。
  • 在说话方面趾高气扬的人夸夸其谈,在行动方面趾高气扬的人自我炫耀。从脸色上就能知道他有才能的人,是小人啊。所以君子知道了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是说话的要领;会做的就说会做,不会的就说不会,这是做事的准则。
  • 子张之问干禄,可以说是孔子教学的要点之一。孔子这段话有三个要点。首先,要多闻多见,即博学;其次,要阙疑阙殆,即审慎、精择;再次,要慎言慎行,即守之约。如此,言寡尤,行寡悔,禄将不求而自至。
  • 孔子尊贤容众,并不主张除恶务尽。事实上,善恶相对,是人世常态,世界上不可能全是君子而没有小人、恶人,对小人、恶人也要给条活路。孔子建议举用正直之人,置之于邪枉人之上,则邪枉之人也能化为直,而不是说废置邪枉之人。
  • 对于本章,明代大政治家张居正如是说:“季康子之问,专求诸民。孔子之答,专求诸己。盖人同此理,吾能自尽其理,而人岂有不感化者哉!”其实呢,孔子是要季康子以身作则、以上帅下、率先垂范。
  • 儒家对孝的重视,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历朝历代都说“本朝以孝治天下”。甚至西汉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个“孝”字,其它王朝皇帝的谥号也多有“孝”字。所以,中国正统之政,重点是讲“教化”、“王化”,而非暴力统治,皇帝是“作之君、作之师”,官员是“父母官”,家国同构。从家庭到朝廷,孝是主导性的伦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