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华文化300问】

清明节俗展现生命力 蕴藏哪些历史文化?

作者:容乃加
清明节有哪些历史悠久的习俗?图: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0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到来,此时天地万物清净明洁,所以称“清明”。到了宋代,清明节气成了重要的民俗节日——清明节(寒食节的一部分),扫墓也成了清明节重要的行事。清明扫墓的民俗比起其它的中华古民俗算是形成得较晚的,除了上坟扫墓的孝思表现,自古以来清明融合了节气、历史的内涵,形成古老又丰富多元的节俗!其中不少节俗传自仅相隔一二天且节俗意义又相近的寒食节。

春日插柳辟邪 戴柳保青春

戴柳、插柳是古人过寒食节、清明节的一种习俗,传说追溯到春秋时代晋文公纪念忠臣介子推。汉朝时有民俗,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在他的忌日不举炊,仅吃寒食,并且插清明柳。

柳树生命力强盛,古人说柳枝具有辟邪功能,宋代时民间上坟扫墓之后,往往折下坟墓边的柳枝插在坟上,也把柳枝带回家,插在门楣上以辟邪。陆游说的“人家插柳记清明”就是这般表现(《春日》)。宋朝俗谚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加入了戴柳保青春的含意。清代俗谚说“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帝京岁时纪胜》),那时的儿童们戴柳祭扫坟茔(《燕京岁时记》)。

清明举春天的新火

古人钻木取火,在周朝就有四季改用不同的木材取用新火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后代。唐宋时,按例于清明前一日(寒食节或寒食节的次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这一天,再取用新火颁赐百官。清明取榆柳柴作新火,称为“柳之火”,是为春天之火。

为什么古人在四季要改火?徐颋《改火解》说:“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就说四季都有适宜的柴火,如果换季不改火,继续使用不合时令的木材便有毒,容易使人生病,所以要改火以救疾。

据唐人《辇下岁时记》卷中记载,清明节这一天清晨,宫中举行点燃新火和隆重的赐火仪式,表示去旧迎新。清明赐火的仪式,先在宫殿前举行钻木取火的竞赛,由宫中尚食内园官(供奉禁苑膳食)小儿参赛,第一名钻着火的人可得到皇上赐给的重礼——三疋绢和金椀(碗)一口。然后皇帝颁新火。杜甫《清明 二首其一》诗句“朝来新火起新烟”,苏轼《徐使君分新火》诗句“三见清明改新火”,都反映了清明改新火的风俗。据宋人《春明退朝录》卷中记载,宋朝也因袭了唐制。

踏青春游

清明节也称踏青节。清明时节出游踏青,起源于古代的“祓禊(音同“福系”)。这种到河边祓禊洁身的习俗是源于周朝的香草净身的礼制。春天祓禊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上巳)举行,这时天地清明,是一年中最好的除秽健身时机,周朝人用香薰草药来沐浴洁净身体,称为“衅浴”。

春秋时代的郑国人在黄历三月上巳日到河边踏青,在溱洧两水之上用兰草驱除身上不祥之气。(见《韩诗》记载)后来各地演变为曲水流杯之饮(见南朝《荆楚岁时记》),以及踏青的风尚。孟浩然诗句“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还有唐诗人李嘉祐的诗句“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就是在清明节前后踏青风尚的写照。

清明节近,踏青舒活身心。(容乃加/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打球蹴踘 允文允武

《荆楚岁时记》记载,南北朝时人们在寒食打球(一种皮球,外皮内毛),就是“蹴踘”游戏,也就是蹴球。有一说,蹴踘是黄帝所设计的一种兵势训练法,也有说是起于战国时代。《辇下岁时记》记载,唐代新进士于清明日在长安月灯阁设置打球之宴。登科进士一起来打球,散发一种允文允武的气象。唐代宰相诗人张说的诗句“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鬬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唐末诗人韦庄诗句“雨丝烟柳欲清明……隔街闻蹴气球声”,都反映了当时人在清明时节风行打球的情景。

荡秋千寻找良人

年轻女子们荡秋千是锻炼矫健身手的一种体能游戏。传说荡秋千起源于北方民族,后来传入中原,成了女孩儿们最爱的游戏。从《艺文类聚》集录《古今艺术图》中可以看到这一段记述:“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以习轻趫者。后中国女子学之。”

传说荡秋千在春秋时期就传入中国,因为设备很简单,又容易学会,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到了汉代以后,荡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的民间体育活动,流行在女孩和仕女之间。清净明洁的春阳下,女孩们穿着炫亮的服装立在秋千悬木上,迎风晃荡,那秋千彩绳和衣裾飘飘,成了春日的一道明媚的风景。唐代王建《秋千词》描写:“少年儿女重秋千,槃巾结带分两边。”明媚的春天,青春女孩们走出闺门荡秋千也是寻找良人的一条途径。

荡秋千是古时青春女孩们走出闺门玩的游戏之一。(Shutterstock)

拔河游戏比赛 增强国力

拔河是一种团体比力气的游戏比赛,在战国时代就有,称为“拖钩”“牵钩”,相传本是楚国的一种教战训练,到了唐代称为“拔河”。北宋王谠《唐语林》描述“拔河”是“以大麻绳,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棚,两向齐挽。当大绳之中,立大旗为界,震声叫噪,使相牵引”。

一说“拔河”能祈求丰穰,所以受到历代帝王的提倡。拔河怎样祈求五谷丰登?拔河游戏配合击鼓的节奏进行,加上观众们大声唱歌谣,呼声动地,震惊远近,宛然是一场祈丰年的祭典。《隋书.地理志下》有这般记载:“(南郡、襄阳)二郡又有牵钩之戏,……钩初发动,皆有鼓节,群噪歌谣,振惊远近,俗云以此厌胜,用致丰穰”。

唐中宗很爱看拔河比赛,《谈征‧事部‧拔河》记载:“唐中宗景龙三年春正月,幸元武门观宫女拔河。”次年清明日再次“幸梨园命侍臣为拔河之戏”。由此也看到,当时拔河是男女皆宜的游戏比赛,“以大麻绳两头系十余条小索,每条数人执之以挽,力弱为输”。当时宰相和驸马都来参加拔河,盛况空前。

清明扫墓 慎终追远

唐代时以寒食扫墓为庶民百姓的五礼之一,到了宋代寒食后第二天或第一天的清明日成了寒食节假中一天,并且成了人们上坟拜扫新坟的日子。北宋遗事《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节……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卖纸马纸钱的店铺都当街用纸钱叠成纸楼阁,都人多在此日出城,四野如市。从宋代以来,清明节和扫墓祭祖的习俗相连,同时城市人也在此日出城踏青春游,历代相沿成俗。

清明断鹞放灾病

清明节“放风筝”是一种游戏兼具禳灾的民俗活动,源于清朝。清朝习称风筝为纸鸢、纸鹞。当时人有“清明断鹞放灾”的说法,“断鹞”谐音同“断药”,寓意放掉灾病。人们出城扫墓时带着风筝上坟,扫墓祭拜后就在墓地放风筝。人们将要禳除的灾祸、病情写在风筝上,然后将风筝放上天际,等到风筝随风飞远之后,就剪断丝线,意为让灾病随着风筝(纸鹞)消逝。清人潘荣陛所着的《帝京岁时纪胜》就记载时人在清明祭扫时玩放风筝比赛的风气,达到了“倾城而出”的盛况。

古来的节日在中华民俗中可能蕴含多元的文化意象,清明节充分体现了这样的文化精神与丰富的内涵。从历史悠久的清明节俗中,我们能明显体会到人间与天时地气合一的文化表现。@*#

责任编辑:李梅

看更多 中华文化300问 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九九”也是阳数之极,九九归一,满溢又将还原,黄金之秋将逐渐褪色,所以“重阳”也是个阴阳变化的关键日子。在古时的九九重阳就有了一些天人交融的登高赏景、感恩祈寿和避厄的风俗,也是今天重阳节活动的主题曲。
  • 天地四时节气的循环,例如秋分的“阴阳相半,昼夜均,寒暑平”的现象,年复一年在时光隧道中循环往复,准确而无穷无已,这是谁的造化呢?“万物由造化,谁通天地心”。借着秋分的展现,让我们重新思考上天教给我们的生存之道吧!
  • 可知古今有两个“中秋”?它们各以“月夕”和“夕月”为名,表现了“中秋”丰富多元的特色与内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 中秋节的月亮与嫦娥的传说迢递人间几千年,是最古老的中华民俗传说中的一个,启发人修炼成仙、返本归真的追求,也显示给人往上飞升的关键。月饼加进了月亮与嫦娥故事中扣响人间的中秋组曲,传送着浓厚的团圆情味。宋代学者邵雍《梅花诗》吟:“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道出了天人之间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白露是从夏到秋、从热转凉的转折点。中医养生注重顺应天时,强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白露节气时的生活,我们应该如何顺应天时的大变化来收敛阴精,以养生呢?秋天养生调护重点在于照护心神与呼吸系统,要怎样进行呢? 中医的养生一般从日常生活的起居、运动、饮食和身心各方面齐步进行调护:
  • 黄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佛教称“盂兰盆节”,从南北朝时代就有以“盂兰盆会”超度的作法,后来的历代也很盛大。“盂兰盆会”怎样慈悲救赎?怎样探涉了生命遭业报时的救赎呢?
  • 从立秋节气应节的成语中,能否学得应变的处世智慧?
    自然界的“先知”梧桐一叶落,迎来立秋节气!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也是多变的季节!古人从秋天的节气物候,得到许多感触,化作成语,也教给后人许多应变预防的功课。在这多事之秋的世局中,我们要如何应变保安呢?
  • 中华文化自来就发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阴阳生克之道表现在天地人间,表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在民俗节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该当端午节莫属了!让我们来轻轻揭开这道绵延几千年的文化面纱,找找端午节俗中蕴含哪些阴阳五行的道理?
  • 说到艾草,你可能会好奇它和端午节的关联。艾草一直都是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摘了艾草要干嘛用呢?
  • 平日寂静的上水古洞村,在今年3月底迎来村内最盛大的节日——观音宝诞,远远就可以看到青山公路旁搭起竹制的大戏棚,满挂贺诞花牌,十分吸睛。穿过闪耀的大花牌,伴随着喧天的“查笃撑”锣鼓声,大幕拉开,六位台柱闪耀登场,上演开台例戏《六国大封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