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论语》说(50):吾从周

作者:薛驰
《论语说》(公有领域/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9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十四》)

【注释】

监于二代:监,jiàn,通“鉴”。二代,指夏、商。

郁郁乎文哉:文指礼乐制度文物,又称文章。郁郁,文之盛貌。也有论者认为这里的“文”是完美的意思,依据是《礼记‧乐记》的一段话:“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孙钦善)

【讨论】

本章字面意思简单。孔子说:“周借鉴了夏、殷二代,它的制度礼乐,何等美盛呀!我是主张遵从周代的。”

孔子说“吾从周”,是痛惜礼坏乐崩,自己纵不能力挽狂澜,也要使三代礼乐文明的种子薪火相传。孔子能言夏、殷二代之礼,在《论语‧为政‧二十三》有言:“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吾从周”,是孔子对自己历史使命之自觉。

这里简单说下夏商周文明之间的连续与断裂问题。孔子说“周监于二代”,显然认为三代文明是一脉相承的。不过,近代最著名的古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里提出了“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的著名论点。几十年来,围绕着这一论点及有关问题,学者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在倾向性的意见是:商周之际确实有过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但总体上讲,文化还是连续性的。周朝所建立的文化集上古之大成,并成为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和基础。

这也得到了当代考古学的支持。著名美国华人考古学家张光直(1931—2001)主张“夏商周三代文化在物质上的表现,其基本特点是一致的”,认为夏商周三族“纵然不是同一民族,至少是同一类民族”。理由是什么呢?比如他发现,“三代考古遗物所显示的衣食住一类的基本生活方式都是一样的”“三代贵族都以土葬为主要埋葬方式,尸体的放置以仰身直肢为常,墓坑都是长方形或方形竖穴土坑墓,都有棺椁”“在器物上看三代文化虽有小异,实属大同。陶器皆以灰色印纹陶为特征,器形以三足和圈足为特征。常见的类型如鼎、鬲、甗等表示相似的烹饪方式。铜器中皆以饮食器为主,表示在祭祀上饮食的重要。酒器中都有觚爵一类成套的器物”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是本次人类历史中,独一无二的没有中断的文化,迥异于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被称为“神传文化”。或许,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神性内涵,才创造了持续传承五千年的奇迹。而在上下五千年中,西周文化具有独特的地位,是夏商周三代文化的顶峰,这才是中华文化真正的“轴心时代”,而非礼坏乐崩的春秋战国。

主要参考资料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书直解》(张居正,九州出版社)
《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
《论语今注今译》(毛子水注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论语三百讲》(傅佩荣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论语译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语本解(修订版)》(孙钦善著,三联书店)
《樊登讲论语:学而》(樊登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沈长云:论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历史研究》,1997年第6期)
追寻中华文明的价值
//hrczh.cass.cn/ywdt_135233/zt/zgkgxbnlc/202104/t20210407_5604018.shtml

看更多【《论语》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到了孔子的时代,礼坏乐崩,孔子要救世,怎么救?只能从归正人心着手。怎么归正人心?首先厘清礼乐的本源。这个本源就是人心,要有仁。
  • 盖俭啬无文,虽未合于礼之中,而犹不失为淳古之风,是即本之所在也。居丧者与其习熟于仪节,而无惨怛之诚,宁可过于哀痛,而少品节之制。
  • 连夷狄皆有君主,不像中国的君主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是孔子伤时之乱而叹之也。“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
  • 成语“杞宋无征”,就是由此而来,有前贤读此章说了四个字“无限感慨”。张居正对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说:盖孔子当时,欲斟酌三代之礼,以立万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为是叹息之词如此。然三纲五常古今不易,所损所益,百世可知。
  • 泰山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崇高的位置,封禅是帝王最高的祭祀天地典礼。
  • 子夏从孔子“绘事后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质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学礼必须以仁心为基础,或者说虽有仁心善意,必有礼以成之。
  • 怎么做才叫君子呢?本章以射为例。射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很多,从“后羿射日”到春秋时的神箭手养由基百步穿杨、一箭射穿重叠在一起的七副盔甲等等。不同于古希腊的体育,古中国的射是与礼仪结合在一起的。
  • 毛子水认为:孔子重人事,他的“不知禘之说”,可以说是实话,亦可以说是托词。季路问事鬼神,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这章的话,也许有同样的意义。
  • 祭礼本对鬼神而设,古人必先认有鬼神,乃始有祭礼。祭礼在东西方古文明中是普遍存在的,信奉神明。不过,信奉神明是虔诚、是感恩,而不是交换,不是说给神佛烧香磕头就能保佑升官发财、生儿子。人礼拜时的有求之心,是亵渎神明。
  • 朱熹是理学家,认为: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灶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岂媚于奥灶所能祷而免乎?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