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穷困潦倒的布衣平民,没有经过科举考试,也不是行武出身,却受到大臣和皇上的知遇重用,十年间转身一变成了一朝名臣,这是怎么达到的?而且修为也遗荫儿子。清朝恪敏公方观承大落大起又奇妙的人生令人惊叹!
孝行感动乡里
方观承(公元1698年─1768年)字宜田,号问亭,谥号恪敏,他是朝安徽桐城人,祖辈的文学造诣很高,素有桐城派的文名。然而在他小时候,家族受案牵连,父亲被发配到远隔千山万水的黑龙江戍边。观承非常孝顺,每年都一人前往省视探望,靠一双脚跋涉千山万水,常常一天行走百里,有时一天只吃一餐他也不觉辛苦。方观承刚满二十岁的时候,父亲死于戍所,恶耗传到,他立即从南京出发到塞外,徒步数万里,背负着父亲的骸骨归乡。
他的孝行受到乡里人的敬重,然而父亲死后,家里仅仅剩下的一点钱眼看就要用完了,生活也陷入危机。他有个做官的亲戚在宁波,他不得已之下到宁波去寻求协助。但是到了亲戚家大门外,他见到守门仆人身穿狐皮大衣,盛气凌人,而看自己身上衣衫褴褛,恐怕会遭到呵斥,因此不敢上前。那正是年关将近的时候,因缘际会,他帮助亲戚家附近的一位屠夫做了帐,屠夫资助他盘缠和行李,帮助他到省城去谋求发展。往后的历程中,他经历了许多的意外,失去钱、遇到恶劣天气差点失去生命,其间得到贵人救回一条命,也遇到一位算命先生的指点,告诉他北上到京都找发展的机会。
写一手好字得知遇
在北京方观承又遭遇意外,失去了仅有的财物,不得已只好在东华门的闹市上摆测字摊,靠拆字测字算命糊口了。有一天,一位满清王爷在上朝途中,路经他的测字摊,停下轿来和他交谈。这位王爷是平郡王爱新觉罗‧福彭,他受到测字摊招牌的吸引,颇为欣赏那书迹的功力。一谈之下,王爷更是欣赏方观承的学问和见识,于是就延请他到王府当幕僚,书写记事。
方观承在王府得到大展身手的机会,王府内外的楹联、春帖都由他书写。有一次雍正皇帝临幸王府,马上就注意到了王府的楹联书法焕然一新,颇为欣赏。雍正皇帝承继先帝康熙帝的教导,对书法很下功夫,也很有鉴赏的眼光,当下他就召见了方观承。从此方观承的命运打开了知遇之门。
雍正十年,雍正帝任命平郡王福彭为定边大将军,出征准噶尔。同时,雍正皇帝恩赐方观承以布衣晋身中书官职,随军出征。方观承随军出征凯旋归来,有了军功得到实授内阁中书。往后他一路官运亨通,晋升太子太保、直隶总督、巡抚浙江、陕甘总督大臣。他从穷困潦倒到独掌一方的封疆大臣,就是十年中的事。当官后,他一一报答了当年在他穷困潦倒时帮助过他的恩人,也积累了丰厚的政绩。
仁者之言救人一命
方观承担任直隶总督时,有一个人犯跸,他一句话救下了该人和可能牵连的人员。
一年春天乾隆皇帝出巡近畿郊外时,突然有一个村民手持兵器闯入行列中,被侍卫拦住并逮捕。询问他时,他说自己是直隶人。乾隆皇帝大为震怒,说道:“朕每年春秋两次巡视,虽然牵连了近畿百姓,这固然当怨我,然而我每次免除地方的钱粮也不算少了,怎么就不能感动地方的人呢?这人背后大概是有主谋者吧!”
这时直隶总督方观承已经在卡伦门外等候迎驾,一听到此事,他快马追过来,可是皇上的车队已经往前走了。他伏在道旁,大声喊道:“臣方观承奏明,这人是保定村中的一个疯子。”
车驾已经进入宫门,皇上稍稍回顾了一下。入宫后,就传召军机大臣。皇上说:“刚才犯跸的人,据方观承所奏是一个疯子,不知情况究竟如何?”军机大臣奏道:“方观承长期在直隶,根据他的奏报,应该没错。”皇上说:“既然如此,就交给你们与刑部一同严审,当作疯子处理也可以。”
事发当时人心惶惶,不知这个案件将会牵连多大,就因为方观承及时的仁者之言,扭转了局面,使事情迅速得到和平的解决。
修德改变命运终得子
方观承还有一件少为人知的隐德。乾隆十三年,他被擢昇为浙江巡抚,当时他已经年过五十,还没有子嗣。他派人在金陵买了一个女子,他的姊姊将这个女子送到杭州,准备择日送入门当妾室。他到姊姊家时,偶然看到一本诗册,里面有他相识的人名,一问知道这诗册是女子随身带来的她祖父的作品。
方观承对姊姊说了:“我年少时与这个女子的祖父因为作诗而相识,我怎么能娶她的孙女呢?”于是就将女子送回去,并资助她嫁人。他六十一岁那年,夫人生下了儿子维甸(字南藕,号葆岩)。
父子同德
台湾发生林爽文之乱时,福康安率军平定乱局。他随行带着两个左右手,都是军机处大臣的助理,其中一位就是方维甸(1759年─1815年)。
方维甸专门负责审讯犯人的工作。收复台湾诸罗城那一天,他们在山中搜捕到了一千多名叛民。福康安想要惩罚叛民,把他们交给方维甸进行审判、讯问和记录供词。方维甸在一一详细审讯之后,发现这些山地人都是受到胁迫而不得不跟从的,而不是自发叛乱的叛民,想要将他们都释放,但福康安不同意。方维甸非常坚持,在据法力争之下,最终将这些人全部释放了,保全了他们的性命。
此后,在山中搜捕到的人,都按照这种办法处理,很多人因此获救。人们认为方维甸的功绩伟大,应该得到回报。后来方维甸和父亲一样也担任了直隶总督,谥号勤襄。
方维甸曾经说过家门鼎盛,全都不是出身翰林的人,令人遗憾。后来他的公子传穆,就从翰林出身,擢升为监司(官职,监察地方属吏)弥补了这个遗憾,这不也是他继承了父亲的品德修为所招来的福分吗!@*
资料来源:《清稗类钞》《北东园笔录》《清朝野史大观》《方恪敏公铁事》
─点阅【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