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呀呀学语,就吐露出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称呼、一个温柔却又坚强的名字──妈妈(母亲)。有一种植物,从中国的《诗经》产生的年代以来,就和妈妈发生了关联,从而衍生出一些代称母亲的名词。除了它之外,还有一些词儿也指向这个世间最亲切温柔、让人忘忧的名称。
在上古的周代,人们已经将萱草(古称谖草)[1]种植在家中东室的北堂。北堂是一家主妇的居室、盥洗的地方。《诗经‧卫风》的诗篇《伯兮》讲:“焉得谖草,言树[2]之背”,指出在屋北(背)面可找到萱草,也就是说萱草种在一家的北堂。因为北堂种植萱草,所以又被称为萱堂,因为是家中主妇的住所,所以“北堂”“萱堂”“堂萱”“谖堂”就被用来借指母亲。南宋文学家叶梦得《石林》诗吟咏:“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杯。”珍惜慈母在身边的时光。
萱堂日永‧莱彩北堂
古代已经用“萱堂日永”这一成语来祝贺母亲生日。“日永”是夏至日,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所以这句话就是祝贺母亲福寿绵长,健康长寿。
还有一句“莱彩北堂”则是祝贺别人母亲高寿的意思。“莱彩”是取自春秋时代楚国人老莱子彩衣愉亲的典故。老莱子非常非常孝顺,他的双亲也长寿,老莱子七十岁的时候,父母还建在。老人家返老还童,童心十足。老莱子为了逗父母高兴,就常常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裳,作出婴儿戏耍的模样,让双亲看得笑呵呵。
除了“萱草”以及其它相关的名词之外,我们古人还留下许多代指母亲的典故喔。一起来探一探有关“母亲”的典故。
春晖‧寸草春晖
春晖比喻慈母之恩,出自唐代诗人 孟郊的《游子吟》。此诗是后人非常熟悉的一首诗,诗中写到“春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后人从《游子吟》中,将代指儿女的“寸草”和代指母亲的“春晖”结合成“寸草春晖”。让我们想想,在春天和煦光辉下,小草沐浴着春晖这样一幅画面,多么的温馨美好!
“寸草春晖”是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手线
“手线”是手中的缝线、慈母手中的缝线,借指母爱 。这个比喻也是出自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为子女缝衣裳,一针一针密密压进无限的母爱,但愿游子在外日日温暖不受寒。明代林光诗句 “夜月难忘手线重”,即是这般表现。不过这词一般用在追忆母亲的情境为多。
温颜
温颜,即温和的面色,代指慈母,出于晋代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诗之一:“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本指兄弟相处弥笃,后指称兄弟)。” 唐代房白诗句“今予亦云幸,谬得承温颜”,也是说有幸承欢母亲膝下。
慈闱、慈帏
闱是家中内室、父母居住的房间。慈闱也写作“ 慈帏 ”,慈闱、慈帏为母亲的代称。宋代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黄坚叟母夫人》词有“慈闱生日,见说今年年九十”。明代陆采《明珠记》第二一出:“承凤诏须当远出,别慈帏怎敢从容!”
若说母亲是春天的大地上款款吹拂的和风,孩子们就是那小草。给母亲最好的礼物就是孝心的陪伴。春风吹拂下的小草们,借着母亲节的时机,祝愿母亲萱堂日永,用自己的心语,谱出真淳的诗篇献给萱堂,正是时候也!
注释
[1]萱草中有一属能食用,也称为“黄花”“黄花菜”“金针”“金针花”“金针菜”。据中医学的研究,萱草有让人忘忧的功效,故称为“忘忧草”。
[2] “树”在这里为动词,即种植的意思。@*#◇
──看更多 【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