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名作故事】忠义参天地 颜真卿《祭侄文稿》

作者:踏雪飞鸿
唐代忠烈名臣颜真卿《祭侄文稿》。(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813
【字号】    
   标签: tags: , ,

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略称《祭侄文稿》,俗称《祭侄帖》)以“天下第二行书”令誉留名至今。至情至性的《祭侄文稿》,共忠心义魂,与天地同在。

【名作赏读】《祭侄季明文稿》

唐朝名将大臣颜真卿在五十岁时写下《祭侄季明文稿》,时空背景是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起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历时九年),在找到他侄子的首棺之时。在乱世中,他的堂兄颜杲卿(字昕,籍贯山东琅琊)一家多人殉国,侄子季明身首异处,从天宝十五载春天事发后,经过三年其首棺才被找回,他抚棺哀恸,为侄子的英灵写下了这篇祭文稿。

颜真卿和颜杲卿同出于文儒世家,他们的五世祖是留下名作《颜氏家训》的颜之推(公元531年—591年)。在文天祥的《正气歌》中标榜忠臣义士气节,在唐“为颜常山舌”,所说颜常山就是常山太守颜杲卿。季明是颜杲卿的少子。颜氏一门忠烈,在常山城一战中凛然赴义,肉体活遭利刃凌迟,忍人所不能忍,惊心动魄。

侄子季明在乱世中卫国保家、凛然赴义,忠义之骸骨被乱贼支解,流落于外经年,情何以堪!直到颜真卿写祭侄文这一刻,侄子的身躯骸骨仍然未能寻获,他说宁愿己身死百次,以换回侄子的身躯,然而“百身何赎,呜呼哀哉!”追忆侄子季明,自幼早慧品德出众,可担国家社稷之重责,是为家族之芝兰玉树,而今覆巢之下,留给他抚棺的哀恸。今昔交催,颜真卿纵笔直书《祭侄季明文稿》,狂飙的笔墨有如崩堤之血泪挥洒,至情至性毫无一丝虚情矫饰!《祭侄文稿》涂改与枯笔纵横,真挚贯天地,读者宛然见到锥心刺骨的悲恸传动笔墨间,直如道道闪电、声声霹雳,震烁千古!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安史之乱中颜真卿恸失亲人,在找回侄子的首棺时,挥泪写下《祭侄季明文稿》。(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祭侄季明文稿》: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舋,称兵犯顺。尔父谒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古文今读】

唐肃宗乾元元年,岁次在戊戌,九月庚午朔初三壬申,十三叔、佩银印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酒和各种美味,祭奠亡侄(追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你父遣派手下向朝廷报捷,然而贼臣河东节度使王承业据为己功上报。叛军回兵围逼常山,王承业且不愿出兵相救,常山成了孤城。我军在城中日夜激战八日夜,战到城中井水枯竭,粮食、箭矢全部用尽,孤城陷落,你父陷入敌手,你与几个兄长也相继殉节捐躯死在城中。覆巢之下无完卵,(人造的罪孽太大)上天不为人免除这场大灾祸,谁是这场大灾祸的元凶?谁是荼毒生灵的祸首呢?想你遭遇残害,身首异处至今身躯未获,吾愿为你死一百次,然而,到哪里去换回你的性命?呜呼哀哉!哀恸无已!

吾承受上天的恩泽,受任新职治理河关重地蒲州。你亲兄长泉明,再次夺回常山;去年两京收复,泉明开始到处寻找失连和陨落的亲故,如今终于带着你的首棺同返此地。抚棺念你,哀伤摧心,由心至外,震颤吾心吾颜!将等战乱平息回乡,为你选择墓地营造坟墓,你魂若有知,不要感伤长久离乡。呜呼哀哉!心中哀伤诉不尽,请你来享用祭品吧。

唐代宗即位后,颜真卿晋升鲁郡公,因此人称“颜鲁公”。图为清代陆恢《鲁公写经图》(公有领域)

名作故事】“颜常山舌”一门忠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反叛,于范阳起兵作乱,在这场导致大唐衰落的大乱中,颜真卿与从兄颜杲卿首唱义兵,讨伐逆贼。颜杲卿当时为常山太守,首举义兵;颜真卿当时为太原太守,密养义士,作对抗乱贼的准备。颜杲卿差使少子季明传话给颜真卿,密谋共同讨逆。

在常山这边,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前真定令贾深、前内丘丞张通幽等,打通土门径口的坚壁,从背面奇袭,打败敌军,并设计擒杀贼将——安禄山义子李钦凑,又遣派使者将两个贼将何千年、高邈的首级送往京师。土门袭击打了胜仗后,赵州、钜鹿、广平……等等十四郡,连连收归大唐,大大震慑了安禄山。该年年底,颜真卿也在平原郡起义兵,奋战打败逆贼。

次年的天宝十五年春(公元756年),安禄山在东京洛阳僭号称帝,手下逆贼史思明和蔡希德合攻常山郡。是时,颜杲卿领着将士日夜激战,然而城中兵少,就近求援于河东节度使王承业。王承业私心求功而拥兵不救。“贼臣不救,孤城围逼”,战到最后,孤城中井水枯竭,粮食和箭矢全部用尽而城陷,但是颜杲卿坚拒投降。

逆贼把凶刀架在颜杲卿少子季明的脖子上,要胁杲卿投降,然而他丝毫不为所动。季明的头颅被断,颜杲卿也被俘虏至东都洛阳。

安禄山见了颜杲卿,怒骂他受他上奏推荐之恩,竟不肯效忠于他。杲卿瞪大眼睛怒视他,骂道:“我世世为大唐之臣,永守忠义,纵然受过你上奏推荐,怎能随你造反!况且你本是营州一介牧羊的羯奴罢了,得到非分恩宠而有今天,大唐天子又亏欠你什么而让你造反呢?”(原文:“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又说:“我恨不得斩你头向皇上谢罪!”

怒不可抑的安禄山令人把他捆绑在中桥南端向西的第二根桥柱上,割他的肉,一节一节将他支解。颜杲卿若无其事尽数逆贼安禄山的罪状,逆贼就钩断他的舌头,颜杲卿依然大骂不止,直到气绝。颜杲卿的骨肉形骸支解于锋刃,凛凛然悲壮殉国,但是,他的忠义之气震撼了逆贼,巍巍然顶天立地,留下“颜常山舌”的气节典范。

就在同一天,颜杲卿好几个儿子和近属皆被害。颜家和将吏的家属和奴仆三百多人流入贼兵手中。

唐肃宗至德二年冬,广平王(后登基为唐代宗)收复两京。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季明的兄长泉明攻陷常山之后,颜真卿让他去找回亲属故旧。泉明携回季明灵柩(首榇),但是头以外的骸骨仍不得寻。颜真卿摧肝痛肺,写下“抚念摧切,震悼心颜”的《祭侄文稿》。

后记:忠义风范

颜氏和将吏的家属和奴仆三百多人,陷落敌手后生活困顿,后来全被泉明赎回,并送回蒲州叔父颜真卿处。当时颜真卿在蒲州任刺史,他全数赡养了这三百多人,直到他们找到往后的归栖之处,并一一资助他们前往安顿。

泉明殡殓父亲和长史袁履谦骸骨,护棺返回长安。履谦之妻看先夫的棺木又简素又狭小,心中不高兴,结果发视与颜杲卿的棺木是一模一样的规格。从而大哭,待泉明如父。

泉明找到了落入贼手的女儿和姑母、表妹时,因为资金不足,先赎回姑母和表妹,再回去找女儿时,已经找不着她的下落了。这就是颜氏一门忠义的风范。

乾元元年五月,唐肃宗下诏,追赠颜杲卿太子太保,嘉奖其忠义报国,“艰难之际,忠义在心。愤群凶而慷慨 [志气昂扬] ,临大节[国家危难之际] 而奋发”,“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

仁者之勇,危难之际得到验证;臣子报国,慷慨捐躯发扬忠义。

【参注】一:《祭侄季明文稿》【注释文】(加 [注释])全文于下:

维乾元(唐肃宗年号)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初三]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以上皆是颜真卿的官职]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惟尔挺生[杰出],夙[早]标[特出]幼德,宗庙[代指国家]瑚连[最贵重的祭器],阶庭兰玉[芝兰玉树]。每慰人心,方期[正期待]戬谷[音同简古,意:戬为福,谷为禄;又意尽善、至善],何图逆贼闲[同间,挑起]舋[同“衅”,争端],称兵犯顺。

尔父[季明的父亲颜杲卿]竭诚[竭尽忠诚],常山作郡,余[颜真卿自称]时受命,亦在平原[平原郡]。仁兄[指颜真卿的堂兄、季明的父亲颜杲卿]爱我,俾[使] 尔[你]传言。

尔既归[回去]止[语尾助词],爰[于是]开土门[地名,太行山八径之一],土门既开,凶[乱贼]威大蹙[缩减受挫]。贼臣[指拥兵自重的河东节度使王承业]不救,孤城[指常山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天不为人免除这场大祸],谁为荼毒[苦菜与螫虫]?念尔遘[遭遇]残[身躯不完整],百身[百死己身]何赎[何处赎回你],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天之恩泽],移牧[治理]河关[蒲州]。泉明比[亲,指季明兄弟]者,再陷[攻占]常山,携尔首榇[头棺],及兹[此]同还。抚念摧切,震悼[悲伤]心颜。方[将]俟[等待]远日[未来],卜[选择]尔幽宅[坟墓],魂而有知,无嗟[感伤]久客[长久离乡在外]。呜呼哀哉!尚飨[请享用祭品]!

参注二:
土门:按《通典‧州郡八‧古冀州》:“常山郡东至博陵郡一百二十四里。南至赵郡一百里。西至太原府五百十六里。”“鹿泉,井陉口在此,今谓之土门。”杜甫《垂老别》云“土门壁甚坚”。

资料来源:《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四》《旧唐书》《新唐书》《通典》

─点阅【名作故事】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金丝桃的这个花语浮现眼前的是这样的画面:一边毫无保留绽放烟花般的绚丽光华,一边发出防御的警讯威慑──非诚勿扰!邪祟勿近!别看我如此纤柔娇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将承受我报复的后果。
  • 为什么“夫子温、良、恭、俭、让”就能得之?这里援引一段张居正教小皇帝的话,有这五者德容之盛,感动于人,所以各国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国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来访问于夫子,故夫子因而闻之耳。”也就是说,孔子之闻政,是因为其德行的感召力。
  • 与其它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对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鲜明的体现——曾子说:“敬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历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会归于淳厚了。”在亲情中,人心有了依归,人生有了温暖,社会道德由此奠基,社会秩序由此扩展(古代中国是家国同构),所以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天灯, 放天灯, 天灯节, 台湾, 平溪
    黄历正月十五夜称“元宵”,又称“上元”“元夕”“灯节”。这一天里,人们闹元宵,吃元宵、猜灯谜、结伴赏花灯,古代词人也把赏灯会情景写进诗词。写元宵灯会的词,不计其数,而南宋辛弃疾的一阕《青玉案‧元夕》,则千古长在人心。词中有元宵的胜景,词中对灯节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 在古代留下许多龙的故事;对现代人来说,有人认为“龙”只是一个概念,也有人认为龙的故事只是一种神话传说。有意思的是,为何自古以来每个民族都离不开神话故事呢?岁逢甲辰龙年,我们也来回味一些龙的故事。
  • “不重则不威”。君子一定是自重的,否则就没有尊严、威严。这里的“重”,始自内心, “正心诚意”,修为到了一定程度,“威”就表现出来了,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相反,如果一个人不自重,言行轻佻,势必招来侮辱,所谓“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也。
  • “观止”一词出自《左传》: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周乐,至《韶》舞,说:“德至矣哉!大矣”,认为已达到尽善尽美,无以复加,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 《论语》开篇讲“学而时习之”,这个“之”指什么呢?就包括本章所说的四者——“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门教学是顺着人性施教,不是教人禁欲,而是教人修心,比如教人:好色之念减轻一点、贤贤之心加重一点,使生命境界不断提升。
  • 黄历甲辰年,龙年,是个“无春年”,受到闰月的牵连,立春早于除夕,落在黄历前一年年尾。而且从甲辰年开始连续五年的时间,“朔望月”周期将出现异于寻常的状态,造成连续五年“没有年三十”。
  • 传统的中国新年到底有多少天?每天应该做什么?从腊八节开始一直到晦日结束,咱们来看看古人过年和今天有多少差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