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大教堂:基督教世界中最宏伟的教堂
彼得是罗马教会第一位主教,也是天主教会追认的第一任教宗,在耶稣亲自指定下,带领众门徒在罗马建立了基督教。彼得后来以身殉道,而他的遗产流传至今。
公元1500年初,获得神启的教宗尤利乌斯二世(又译儒略二世,Julius II)为了纪念圣彼得和教宗制度的起源,任命文艺复兴建筑师兼画家多纳托‧布拉曼特(又译多纳托‧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为总设计师,建造“基督教世界中最大、最宏伟的教堂”。
此后一百多年里,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一些卓越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相继为建造庄严宏伟的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天主教译伯多禄大殿)做出了贡献,使得这座大殿成为提供人们神圣体验之地。
尽管布拉曼特的规划没有完全实现,但他开启了拥抱文艺复兴时期真与美的理想、向圣彼得和圣人所体现的神圣原则(divine principles)致敬的旅程,并为创建这座伟大的巴西利卡式教堂确立了方向。
布拉曼特的目标是通过完美的比例和几何图形让参访者犹如置身神圣的境界中。布拉曼特设计的希腊十字形平面是在一个正方形内,有一个四臂相等的十字架,十字架的中心上方有一个穹顶,四臂的上方各有一个筒形拱(小型的穹顶)。中央的穹顶和四面筒形拱构成等臂的十字。这些元素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圣彼得墓。
穹顶
布拉曼特去世后,教堂的设计方向在拉斐尔等人手中发生了变化。后来,米开朗基罗受命主持修建。他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布拉曼特设计的希腊十字形平面,并且设计建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壮丽的穹顶。
米开朗基罗的设计加大了支撑穹顶的四根立柱,让穹顶以饱满的轮廓向上拔高,向天际延伸;同时将穹顶的重量沿着更垂直的路径转移到下面的柱子。穹顶上端的顶塔在夜间点灯发光,白天则让光线进入建筑内。
中殿
巴洛克时期在罗马天主教会的指导下开启,其艺术形式趋向动感奇幻,以激发和启悟人们对神的虔信。建筑师卡洛‧马代尔诺(Carlo Maderno)拆除了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教堂正立面,增建了一段长形中殿以容纳更多人,并以富有时代风格的正立面完成了整座大殿的修建。
祭坛华盖
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巴洛克艺术重要地标,归功于伟大的建筑师和雕塑家吉安‧洛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贝尼尼年轻时与画家安尼巴莱‧卡拉契(Annibale Carracci)一同参观圣彼得大教堂,表示希望“为使徒建造一个巨大宝座”。他的愿望实现了。在教宗乌尔巴诺八世(Urban VIII,又译伍朋八世)赞助下,他从28岁起为大教堂的装饰美化创作,历经了半个世纪。
贝尼尼设计的祭坛华盖(Baldacchino)位于大殿主祭坛的核心点,圣彼得墓所在地。这个八层楼(28.74米)高的亭状结构,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制品。
支撑华盖的四根螺旋柱,其灵感来自君士坦丁大帝从耶路撒冷圣殿带回罗马、用于修建老圣彼得大教堂(The Old St. Peter’s Basilica)的12根所罗门柱。铜柱上镀金的月桂树叶和蜜蜂是乌尔巴诺家族的纹章图案。
祭坛华盖立于大殿中心,是教宗做弥撒的两个祭坛之一。高大宏伟、视觉通透的华盖仿佛要将地上的信众和延伸天际的穹顶联系起来。
圣彼得宝座
贝尼尼还以“圣彼得宝座”(Cathedra of Petri)创造出圣灵的戏剧性体验。代表拉丁和希腊教会四位圣徒的巨大青铜雕像,轻松托起传说中使徒坐过的“圣彼得之椅”;夕阳西下时,金光透过椭圆形窗子照射进来,映照出窗子中心象征圣灵的白鸽;随着雕塑的金色光芒延展开来,一众小天使飘在神圣的云彩中,衬托着彼得的青铜宝座。
最终,贝尼尼以圣彼得广场完成了教堂建筑群。广场两侧的柱廊就像张开的巨大双臂,拥抱和欢迎远道而来觐见教宗、体验神性并见证圣彼得遗产的朝圣者。◇
原文刊登于英文《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