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桌游达人陈介宇因为对桌游的热爱,投身桌游研究二十余年,玩过一千多款欧美桌游,收集数百款早年的台湾老桌游。让我们得以透过他的收集,再次回味1960年代(民国50年代)台湾独特的桌游文化和历史。本文介绍当年较为特别的跳棋、陆军棋和三军棋。
跳棋
跳棋是相当容易购得的桌游,很多公司皆曾经印制过。跳棋被西方国家称之为Chinese Checkers,但其实跟中国没什么关系,只是当时销售的一种噱头,因为这样听起来比较有东方的神秘感。它源于1884年出版的《哈尔玛跳棋》(Halma),是 2-4人的正方形的跳棋游戏。1892年时,德国的游戏公司Ravensburger申请了六角星形棋盘的专利,成为现在所见的“跳棋”于许多国家,透过吴新荣先生的日记中也可看到日治时期的台湾有玩跳棋的纪录,他写道:“晚上,徐清吉君和石锡纯君一起来玩钻石游戏 (ダイヤモンドゲーム)。”
陆军棋
“陆军棋”在华人地区知名度颇高,也是文具店中能轻易买到的经典游戏。根据记载,民国 16 年时陆杏初在虹口雇工 10 余人,开办中国棋子玩具厂生产军棋,是台湾光复以前就有的游戏。游玩“陆军棋”需要3个人,2人对弈,1人为裁判。“陆军棋”的图版中间有一块阻隔双方行进的区域,称之为“界山”,其中有 3 条道路供两军穿梭,这 3 条道路是开局初期热斗的战场。行走的道路分为一般道路与铁路,棋子在铁路上移速度较快,一般棋子最多 3格,工兵为不限格数。开局时,两方会将各自的兵对面朝下部署。每回合做移动,当攻击对方的棋子时,由裁判依据兵种来定胜负。先夺取对方军旗者获胜。而兵种有大小之分,总司令>军长 >师长> 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工兵。相同的棋子遇到会同归于尽,而炸弹与任何棋子相遇也会同归于尽。工兵虽然位阶最小但却能拆地雷,而地雷只能安置在后两排。当总司令被击败后,军旗的位置要暴露出来。
由于游戏开始时的部署是面朝下部署棋子,因此不同棋子间的支援性十分重要,部署得不好很容易在开战后的攻防、走位、试探与前后接应乱了套,很快就会被打得七零八落。与对手相遇时是由裁判来裁定胜负,因此玩家需要透过胜负结果来推敲对方的阶级,暗棋走子的虚虚实实是“陆军棋”中最有趣的地方。虽然如此,当无法凑齐 3 人时,2 人亮棋的玩法也很有趣味。
三军棋
“三军棋”自“陆军棋”衍生而来,前身为“海陆空军棋”,需要 3 人进行游戏,2 人对弈,而 1人为裁判。二战结束以前“海陆空军棋”就已出现在上海,而民国 40 年代的棋类游戏著作《棋类游戏三十种》也提及这套游戏。经笔者考究后发现,台南郭商号塑胶厂出品的“三军棋”形制与《棋类游戏三十种》所记载之“海陆空军棋”相同,推论当时台湾的“三军棋”与“海陆空军棋”原为同一款游戏,后来随着时代演进才渐渐出现分歧。后来的“三军棋”开始出现现代化的武器如:毒气、原子炮、坦克、大炮、机关枪等棋子,而有着与原先“海陆空军棋”不同的面貌。
“三军棋”中有阶级大小与相克关系外,有些棋子还有独特的攻击方式与行动规则。例如游戏中若战斗机或侦察机飞过对方高射炮上空时,高射炮可以立刻亮棋来拦截将飞机击落。这种在他人回合时即时进行回应动作的规则,在早期游戏中相当罕见。“三军棋”在复杂度及机制上是很前卫的,至今仍属复杂度高的游戏。⊙
<本文摘自《》,联经出版提供>
⊙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