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华文化300问】

怎样利用“三伏” 转变日日成好日?

作者:容乃加
怎样利用“三伏”改变日日成好日?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413
【字号】    
   标签: tags: , ,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后伏)的合称,也称三伏天。三伏天意指一年中最热的日子。那么三伏是什么时候呢?传统文化中有推算的准则吗?三伏反映什么中华传统文化呢?这炎热盛暑时节有什么好的作用吗?

南朝时代《荆楚岁时纪》就有记载“三伏”:“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

唐代《初学记》引《阴阳书》解释“三伏”,也是一样的说法:“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后伏即末伏。

那么炎热的三伏天有多久呢?初伏是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一共是10天;中伏是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到立秋前只有四个庚日,那中伏就是10天,若有五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了。末伏是中伏之后的10天,也就是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算起的10天。从初伏到末伏的三伏天又称“伏夏”。从年中气象周期来看,此时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

2020年三伏的入伏日期,以阳历来说分别为:初伏始于 7月16日;中伏 始于7月26日;末伏始于 8月15日。今年的中伏是20天。出伏在 8月15日。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称伏夏,长达30-40天。(容乃加/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那么为何伏夏要“伏”藏呢?古代《释名》就有解释“伏者何?金气伏藏之日”,又说“金畏火,故三伏皆庚日”,这就说到了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伏夏炎炎,五行属火,火克金,所以在伏夏期间的庚(属金)日就要伏藏,以避克。《本草纲目》说人体保健:“逆顺之理,以夏月伏阴”。

这么看来,三伏反映中华文化中阴阳五行中相生相克的养生观。从民俗传承的经验说“热在三伏”,其中又以中伏最热,所以避暑方法就是伏藏养生。唐代进士包佶诗句“火炎逢六月,金伏过三庚”,描写黄历六月伏夏展开了,要伏藏深居过三伏天的五行生活观。应对到真实生活中,这种五行养生观也是很实用。想想闷热大暑天里,身未动汗先流,汗流浃背不舒畅,最好是找个凉爽的地方过日子,许多古人就在三伏天闭门深居。俗语常说的心静自然凉,则是强调心理方面的伏藏也能帮助身体宁静舒爽。三伏天讲究身心两方的伏藏,修心养性,让宁静平和效果得以相加相乘。古人有不少诗反映这种境界,比如下面这三首诗描写的:

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热少清风多,开门放山入。
──唐·曹松《夏日东斋 》

萝迳辟云关,几余偶趁闲。
来消三伏暑,坐对一房山。
──清·乾隆帝《夏日香山 其一》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
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
──唐·杜荀鹤《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炎炎三伏天的“伏”提醒人更要注意保健、调理好身心。民谚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荆楚岁时纪》有三伏吃面的记载。夏天吃热面就出汗,这样一来可以导出体内暑热,清除郁热和积湿,中医学认为这两者都是导致身体生病的根源。

三伏天虽然炎暑逼人,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对想要强健身体、改善体质的人来说,这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30天(或40天)。中医学上有“冬病夏治”的医理,一些冬季好发的阳虚阴寒症状的慢性病,例如:身体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等这一类“遇寒则发”的疾病,可利用三伏天旺盛的阳气来调养,以强壮自身阳气。所以对改变虚弱体质来说,“三伏天”正是时候。《黄帝内经》说夏天“养长”,三伏天的长夏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生命在四季循环周期中蓬勃生长的好时机,伏藏养生作得好可让四季日日变好日。以下是《黄帝内经》提醒人在此期间要把握的一些养生保健的大原则:

1. 生活作息宜晚睡早起
2
. 不生气不动怒; 心平气和,少思少念强心气。
3. 调节动静作息,切忌久坐久卧。
4. 不损害体内阳气。

另外,进入伏夏,也正是重视养脾胃的时候,脾胃调养好,可以增强一年中身体转化养分的能力。夏天的五行以夏至中分为二,夏至前一个半月的五行属火,对应的身体脏腑为心;夏至后称“长夏”,三伏天“伏夏”也在此时展开,这是一年中暑气最旺之时,五行属土,对应到身体脏腑就是脾胃,落实到饮食养生的要点就是养脾健胃。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类经》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长夏中的三伏天最炎热,容易食欲不振,此时则是养脾健胃的关键。利用生命四季中蓬勃的生机养好脾胃,可增强化育营养的能力,也就能增强一整年中身体的防御能力,奠定日日变好日的基础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盖俭啬无文,虽未合于礼之中,而犹不失为淳古之风,是即本之所在也。居丧者与其习熟于仪节,而无惨怛之诚,宁可过于哀痛,而少品节之制。
  • 鸟儿为何来到他们身边?真有因缘吗?(孙明国/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看看这些故事,想想世间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聚首,像不像是恩与债的交会呢?施恩与欠债都有报!万物有灵,受人之恩涌泉相报。当下的善缘来自过往善行的善报。
  • 如果给你一千个不重复的字,把它们排列组合成一篇新文章,并且只能四个字为一句,还要句句有意义、富含典故,你能够做得到吗?
  • 到了孔子的时代,礼坏乐崩,孔子要救世,怎么救?只能从归正人心着手。怎么归正人心?首先厘清礼乐的本源。这个本源就是人心,要有仁。
  • 康熙五十年,天下承平久矣,就发生了一起科考场的泄题舞弊案,科考本来是给寒门举子的机会,可这一年放榜,一下子天下哗然,竟然有好几位不学无术的盐商子弟,位居榜首。
  • 南宋时,江西有一个名士,自以为学识渊博,天下无敌。有一天,他听说杨万里很有名,非常不服气,于是,提笔给杨万里写了一封信,说要亲自到杨万里的家乡——吉水登门拜访。
  • 在中医的治疗方中,植物、动物、矿物、人的用物都能用来治病。那么听过鸭子的唾液能治什么病症吗?
  • 鲁国文化最盛,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还有一个独特的意义。大家知道,一朝文化精华俱在宫廷。然而,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文化亦遭浩劫。幸而有鲁,许多文化精华得以保存。
  • 本次中华文明,从黄帝开始,到夏商西周,是为礼乐文明。所谓“六代乐舞”,一般指黄帝《云门》、尧《大咸》、舜《大韶》、禹《大夏》、商汤《大濩》,以及周武王《大武》。又分为文舞和武舞。前四代,因禅让得天下,故称文舞,表演者手持乐器与雉鸡尾羽;后两代,因靠武力夺天下,故称武舞,表演者手持干戚。
  • 中秋夜,当仰望天空中有如银盘一般的明月,嫦娥、玉兔和吴刚伐桂等传说中的故事是不是跃出你的心海呢?“嫦娥奔月”的故事代代相传,早在商周时代就有,而吴刚和玉兔的故事都是成形于唐代,这些流传民间的中秋节故事都有上千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了。然而近年对月亮的研究有一个飞跃,科学分析指出:月亮是人造的!这个发现,可能启发我们对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的新观点和领悟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