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杨泉《物理论》说:“所以立天地者,水也”。雨水、雪水、自来水、井水、河水、泉水、海水……这些都是不同来源的水,还有节气水,这是不同时日的水。读者朋友还想到哪些种的水呢?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从医学药用的眼界看到的水与一般人不同。天地间五花八门的水各有用处和不可用处,中华医学的别具慧眼尽在其中。
中华文化说天候节气感应人事,也感应水质。灵敏的水受到节气的感应,其性质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虽然只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然而水的重量会有反应,其差异是可以测量出来的。《月令通纂》说,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二日黎明时,称量水的重量,可以由重量的差异预测本年中一到十二月的雨量的趋势。既然每一天的水的重量尚且不同,更何况是每月的水对节气的反应,当会有更大的差异。[1] 也就是说每个节气中的水各具有节气交感的特质,这就是“节气水”。
“节气水”的特质不仅表现在重量上,也表现在气味和寒热清浊的特性上。中华医学在制药、用药上对节气水下了深奥的研究功夫。明代大医学家、《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说,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掌半个月,水之气味,随节气而变迁,这是因为天地的气候相感应造成的,不拘限于疆域。
依据李时珍的钻研,各节气水有不同的妙用。立春、清明二个节日的水是“神水”,储存起来备用,不容易坏;用来浸造制成主治“诸风脾胃虚损”的各种丹、丸、散及药酒,久存不坏。他说(黄历)五月五日重午日(即端午节)的水也是一种节气水,具有防疫驱毒的疗效,特别适合于“疟痢、疮疡金疮、百虫蛊毒诸丹丸”的制药用水。我们从阴阳感应的特性来看,五月五日这一天是阳气刚盛的纯阳之日,五月五日午时更达阳气的极致,所以此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以阳刚制阴毒符合了阴阳学理。
五月五日这一天午时如果下雨 ,是来自天上的“神水”。这天上来的神水怎么取用?李时珍说古代《金门记》有记载,五月五日午时天上下雨来的神水可以从竹竿中取得,趁午时赶快把竹竿砍下来,沥取竹节中的水,可以作药。这种五月五日端午节的午时神水作成的药,主治“心腹积聚及虫病,和獭肝为丸服”,若饮这种神水,可以“清热化痰,定惊安神”。从《本草纲目》中可以看到中华汉方药学、中医大师对五月五日午时水在医疗效用上的肯定。
现代人每年一逢端午节,也喜用午时水来沐浴或泡茶,这种民俗也是内蕴这种传统中医学的道理。古人在五月五日“浴兰汤”过节,既能保健又诗情画意。《楚辞〈云忠君〉》吟“浴兰汤兮沐芳”,《大戴礼记.夏小正》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让后人追溯到五月五日“浴兰”的久远历史。“浴兰汤”是将菖蒲根、叶切碎,飘泛热水中用来沐浴净身洗头。这种利用节气水的民俗智慧源远传久,也传到东亚文化圈。如今韩国人还有这种民俗作法。
除此之外,这种阳刚至极的午时水也是铸古镜锻刀剑的神水。打铁铺老师傅说,用端午节的午时水来打铁、磨刀才能打造出锋利耐用的刀具。古人在五月五日遇“丙午”[2] 铸造的“丙午镜”,周流无极,山海光明,能够除恶辟邪,成了“金水之精”的重宝。
从中医学来看五月五日端午节的节气水的应用,既刚健又柔软,刚柔并济既长且久,嘉惠后代。中华民族的智慧融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接近一步多了解一些,也就离神指的天人合一的路更近一步。
注释
[1]《月令通纂》说:“正月初一至十二日止,一日主一月。每旦以瓦瓶秤水,视其轻重,重则雨多,轻则雨少。观此,虽一日之内,尚且不同,况一月乎。”
[2] 依照干支纪的排序来看,60天一循环才有一丙午日,所以不是每个五月都能遇到丙午日。
参考著作:
《本草纲目》
《月令通纂》
《物理论》
《大戴礼记》
《楚辞》
《周礼》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