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成语典故.【成语数来宝】

“学富五车” 竟是半瓶水叮当响?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气: 1224
【字号】    
   标签: tags: , , ,

诗圣杜甫诗说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 柏学士茅屋》

八斗之才的诗人李商隐说:“顾我下笔即千字,疑我读书倾五车。”《安平公诗》

他们的诗中都以读书五车来形容读很多书、学问渊博,后人也说“学富五车”。看到这产生了个疑问,如果用“九车”或“十车”来表示,不是更能表现书充栋宇吗?为什么采用“五车”来形容呢?

“学富五车”语本《庄子.天下》,庄子说到当时著名的辩士惠施:“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形容他有才能,学识渊博。后代“学富五车”的成语就是从这引申而来的。

不过,当时庄子说这话意不在赞美惠施,和后人的用法不同。庄子说这话的原意何在?还有下文,我们来看一看:

《庄子·杂篇·天下》: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庄子批评惠施“ 其书五车,其道舛驳”。意指惠施虽然方方面面学了不少,学识广博,但是杂乱不纯,以致所言的内容不中肯,不能掌握道理要义。

惠施(约公元前370~前310年)是战国时代宋国人,曾任梁相,人称惠子。惠师以善辩立名,爱与人辩论,尤其爱与天下辩士之流怪辩。惠施和公孙龙同为名家的代表人物。名家是战国时代九流十家之一, 乃当时的一个学派,其学说在循名校实,立名词概念并依照其名来考验其真实性,因为“概念”隐晦、不周延,让人乍听之下摸不着边际,结果往往流为诡辩。这学派始于邓析、尹文,然后惠施和公孙龙接棒。

惠施与庄子友善,两人都是谈辩论理的高手,两人你来我往,互相诘辩。惠施辩论过程中留下了推论的陷阱,考验了人跳脱的智能。庄子也乐于和惠施进行论说,庄子和惠子曾在濠梁上游玩,留下了一段“安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对答,也是常见又通俗的名辩段子:

元 周东卿《鱼乐图》卷(局部),绢本。(公有领域)

庄子曰:“儵(*鯈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你,确实不知道你;你确实不是鱼,因而你不知道鱼之乐,不就是同样的道理吗!)

庄子曰:“请循其本(*想想你原本的话),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

惠施有五车之才,能高谈天地万物。他研究万物同异关系,提出小同、大同、小同异、大同异等概念,以及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等命题。毕竟没有留下完整的一套宇宙观体系。其理据有偏差或缺失,不能解开天地现象真貌;观察范围有局限,也不能放诸四海而皆准。倒是放荡辞辩,驰骋舌辩战场,反而散乱人的精神,也不能让人明白道理;名词概念怪异,也不能帮助人安身立命。然而当时的辩士都乐于跟从此道。庄子说他:“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聪明才智走入了曲折窄路,就好像区区蚊、虻(*一种吸血昆虫)劳劳碌碌于天地间罢了!

《荀子》说:“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辨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 ”;《韩诗外传》批评惠施名家之流“说皆不足合大道、美风俗、治纲纪,然其持之各有故(*根由),言之皆有理,足以欺惑众愚”。这些都提出了中肯的见地,应和了《庄子》的评语:“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如果用一句歇后语的俏皮话来对应形容,那就是“十窍通九窍──一窍不通”。

惠施学富五车有辩才,善用譬喻辩论说服人。或有人认为他著书五车真是渊博,然而庄子说他“其言也不中”,言未当理,服人之口却不能服人之心,沦为诡辩;荀子、韩婴认为惠施之言不实用、不能用来治理国家社会的纲纪 。庄子初以“五车”来形容惠施博学,而不是以“十车”来肯定,不免也让人产生“半瓶水叮当响”的联想呀!

注释[1] 古人也有这样的论辩见地,说:“子非我,尚可以知我之非鱼,则我非鱼,亦可以知鱼之乐也。”物性不同,人的质性也不同,不能用自己的悟性水准加在别人身上。

参考资料:
《庄子》、《荀子》、《韩诗外传》、清 王先谦《庄子集解》、清 郭庆藩《庄子集释》

@*#

-点阅:【成语数来宝】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儒家认为揖让之礼“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现。而《易经》的哲理则以为屈己敬人的“谦谦君子,利涉大川”,就说谦退有益于人突破环境限制向四方发展。这些都是中华文化重视揖让的精神所在,而具体表现在生活中的主要场合就是见面的揖礼。
  • 黄帝梦中之人转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腊人同宗?一阵大风带来的奇迹,真实的历史,超越你想像。
  • 民间有“做七”习俗,“做七”意指在亲人往生后每七天举行超度法事,“做七”习俗行之久矣,由来为何?为什么不行作“五”、作“十”的习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据为何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了解。
  • 王勃从滕王阁高处临观秋景,所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瑰伟绝特的景色就来自初唐上元二年(675年)九九重阳日。共赏九九重阳诗词的名篇佳句。
  • 可知古今有两个“中秋”?它们各以“月夕”和“夕月”为名,表现了“中秋”丰富多元的特色与内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 中秋节的月亮与嫦娥的传说迢递人间几千年,是最古老的中华民俗传说中的一个,启发人修炼成仙、返本归真的追求,也显示给人往上飞升的关键。月饼加进了月亮与嫦娥故事中扣响人间的中秋组曲,传送着浓厚的团圆情味。宋代学者邵雍《梅花诗》吟:“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道出了天人之间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有一种植物从中国的《诗经》产生的年代以来,就和一家的主妇发生了关联,从而衍生出一些代称母亲的名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词也是代指母亲的,是什么呢?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