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明媒正配的“结发夫妻”是人间家庭、社会、国家伦常的核心基础。一对好配偶,人称一对佳偶、一对伉俪,或一对鸳侣,情义深系。古今夫妻有哪些常见的称谓?这些称谓有来自礼制规定,也有取用隐喻、代指,展现幽默与情义,传达了卿卿我我的情义和礼敬。
当今俗世中,在媒体中“老公”、“老婆”呼来叫去,代替了丈夫、妻子的称呼,几乎垄断了正统、文雅的话语权。老公、老婆的“老”本指年纪老大的意思,例如《三国志.邓艾传》:“七十老公,反欲何求!”;《全唐诗》:“八十老婆拍手笑,妒他织女嫁牵牛。”到了明清时代,有以“老公”、“老婆”代指夫妻的,不过用在比较粗俗的人儿身上。例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第一次撞见了潘金莲,找王婆打听道:
“干娘,你且来,我问你,间壁这个雌儿是谁的娘子?”
……
王婆道:“大官人怎的不认得?他老公便是县前卖熟食的。”
《西游记》中,八戒称配偶为老婆,他说:“不是胡说,只恐一时间有些儿差池,却不是和尚误了做,老婆误了娶,两下里都耽搁了?”
相对于“老公、老婆”,夫妻间互呼“卿”,情意流露不言而喻,系起卿卿我我的情丝,相亲相爱的心意。例如汉代焦仲卿和刘兰芝这一对情投意合的夫妻就是这般称呼对方,在古乐府诗《焦仲卿妻》中有言表,刘芝卿呼焦仲卿“卿”:“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近代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昵称妻子“卿卿”(《与妻诀别书》),真情流露,让多少人的心海为他们牵动,为他们涕泣。
除了上述的称呼,还有一些朴实的,或带有隐喻的夫妻间的称呼,留下许多余白的想像空间。同时,夫妇互称,也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匹配,意蕴深远,以下来表一表、说一说。
“相公与夫人”、“相公与娘子”:
相公是对诸侯,夫人本是对诸侯之妻、天子之妾、有封号之妇人的敬称。《释名.释亲属》:“诸侯之妃曰夫人;夫,扶也,扶助其君也。”可见夫人有贤内助的义涵。于是“相公、夫人”搭配成了一对夫妻的称呼,称丈夫为相公(*音xiàng gong)(“公”的声调略改,发轻声),称妻子为夫人。同时也衬托了“相公和夫人”这一对的身份地位。
“相公”也是对读书人的尊称,而“娘子”的称呼普遍用于官夫人和庶人之妻。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四.妇女曰娘》:“然都下(*元大都)自庶人妻以及大官之国夫人,皆曰娘子。”到明代清代还沿用这种称呼。
“良人与内子”、“外子与内子”:
再说用“良人”指称丈夫或婚姻对象起自上古,《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良人就是能够让妻子托付终身的夫君。南北朝萧绎《寒闺诗》中的“乌鹊夜南飞,良人行未归”,表达闺房内的妻子对离家在外的夫君之思念。
古时卿大夫之正室嫡妻称为内子。《释名.释亲属》:“卿之妃曰内子;子,女子也,在闺门之内治家也。”春秋时代齐国宰相晏婴的妻子可以说是最有名的“内子”之一,至今史上留名,映衬晏子的高贵不受诱惑的人品。
《汉书》记载“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晏婴为宰相治齐国,当时名闻遐迩。齐景公为了爱女到贤卿晏子家提亲,当时晏婴结婚多年了,妻子也青春不再,齐景公见到晏婴穿着粗布衣裳、老老丑丑的“内子”感到很意外,直觉他们不匹配。《晏子春秋》记载:“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迺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齐景公要让晏婴再娶自己的女儿,可是晏婴再三婉拒了。晏子不论事业怎么腾达、人望怎么高腾都坚守自己的家和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绝对是一位可以让内子仰仗终身的良人,他们这一对“良人和内子”树立了人间夫妻的一种典范。
妻是闺门之内治家的“内子”,后人因而称夫为“外子”,搭成了一对。缘起于何时呢?据清钱大昕《恒言录》卷三考究:“梁 徐悱有《赠内诗》,又有《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诗》,其妻刘氏有《答外诗》。内外之称,起于是矣。”外子、内子这种称法,现代人还常用。
“藳砧与拙荆”:
《幼学琼林.卷二.夫妇类》说:“夫谓妻曰拙荆,又曰内子;妻称夫曰藳砧(音同搞真),又曰良人。”“藳砧”的称法怎么来的呢?“藳砧”同“稿砧”,是一种斩除杂草的用具,也称为“𫓧”,因𫓧与夫同音,就被借为“丈夫”的隐语。唐代权德舆《玉台体》:“铅华不可弃,莫是稿砧归。”表达了古人的幽默与含蓄之情意。
妻子借用了除草用具的“𫓧”称夫,丈夫则借用了妇女朴素无华的荆枝头饰“荆钗”称自家的妻子“拙荆”。这也是有个知名的典故,《列女传》记载东汉时知名的隐士梁鸿偕妻子孟光隐居,贤内助的孟光不施脂粉,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帮助梁鸿完成耕读、助人之志。孟光是个历史留名的贤内助,暧暧内含光,自然朴实胜过珠翠。后人因而以“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夫子与夫人”、“君与妾”:
“夫子”是对妇人之“夫”的尊称。古时当女子要出嫁时,母亲殷切地耳提面命:到了你的家,要顺从“夫子”啊!《孟子.滕文公下》就这样说:“往之女家(*汝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夫人”是扶助其夫子的妇人;而妾则称夫为君或男君(*称夫之嫡妻“女君”),汉代郑玄注释《礼记.内则》说:“凡妾称夫曰君。”伦常有别。
“官人与奴家”:
“官人”字面意思是有官位的人,不是凡夫。如唐代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后来“官人”也用作妻对夫的尊称;“奴”和“奴家”是妇女谦虚的自称,在敦煌变文说唱和小说中都有这样的表现,例如:《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王昭君变文》:“远指白云呼且住,听奴一曲别乡关。”明代《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与你结发夫妻(元配夫妻),苦乐同受。今日官人患病,即是奴家命中所招。同生同死,有何理说!”
“丈夫与太太”、“丈夫与妻子”:
据周代的度衡量,成年男子高八尺左右,故以“丈夫”为男子的通称,如“丈夫二十不敢不有室;女子十五不敢不事人”( 《重刊宋本毛诗注疏附挍勘记 / 国风. 摽有梅》),句中的“丈夫”是指男子,和女子相对。丈夫也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后来称婚姻关系中的男子为丈夫,赋予“一家之主”的形象。明代的小说中,就常见以“丈夫”称夫,《西游记》第一二回:“我的乳名唤做李翠莲;我丈夫姓刘名全。”
“太太”是明代时对巡抚以上官员之妻的尊称。《续说郛.第一六.甲乙剩言.边道诗》:“盖部民呼有司卷属(*眷属 ),惟中丞以上得呼太太耳。”后来平常丈夫也用来称自己的妻子,或尊称已婚妇女。《儒林外史》第二回:“就如女儿嫁人的,嫁时称为‘新娘’,后来称呼‘奶奶’、‘太太’,就不叫‘新娘’了。”
至于“妻子”的称呼起源远及上古。《释名.释亲属》:“士(*尊称男子)庶人曰妻;妻,齐也,夫贱不足以尊称故齐等言也。”就说“夫妻”这一对称呼反映平民家庭里平起平坐的夫妻关系。《诗经.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描写了相处融洽的夫妻宛如瑟琴和鸣。
从以上古代各种夫妻的称呼来看,不论含蓄或典雅,甜蜜或朴实,都有来处,个个蕴藉含光,一称一呼间巩固着夫妇的情义。#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