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智慧——未卜先知的神秘杜三娘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其实在孔子适陈之前,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话说孔子带着弟子们从卫国出发去陈国,在途中也遇到了一位仪态优美的采桑女。孔子见了她忍不住吟唱:“南枝窈窕北枝长。”
采桑女对曰:“夫子行陈必绝粮。”一个村野女子竟然一眼看出面前的人是谁、要去哪里、命运如何,难道是神仙下凡?孔子没有在意,继续徐步前行,谁知采桑女又说了一句暗藏玄机的话:“九曲明珠穿不过,回来问我采桑娘。”
果然孔子在陈国被困绝粮,而陈国国君有意为难孔子,拿出传国宝物“九曲明珠”,让他想办法把线穿过,才能放行。因为珠子内的孔道不是直的,绕了九道弯,就是心灵手巧的姑娘都犯难,更别说孔子一行人了。这时,孔子想到采桑女的话,不正是预见了他此时的困境吗?他立刻派子贡原路返回,寻找那位神秘奇女子。
子贡来到偶遇采桑女的地方,早已不见人影,却见桑树中堆了三堆一尺多高的泥土。聪明的子贡用心思索,桑树代表“木”,泥代表“土”,合起来是个“杜”字;这三堆泥,是不是代表她排行第三?他很快解出采桑女设的谜题,逢人便问“杜三娘”的下落。
依照当地人指引的方向,子贡果然寻到杜三娘的住处,也见到了三娘本人,立刻恭敬地道明来意,请教三娘穿过明珠的方法。三娘莞尔一笑:“这也不难。你们把丝线涂上油,再绑上一只蚂蚁,让蚂蚁慢慢往珠孔里钻。如果不动,就用烟熏它。”子贡拜谢离去,孔子等人按照杜三娘的法子,果然把丝线穿过了明珠,陈国国君也只好放行。
孔子和采桑女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当时孔子遇见的是两位女子,被困后派颜回和子贡返回寻人。采桑女给他们出了另一个难题,让父母出面,把一枚瓜果送给两位弟子。子贡看了看,灵机一动说:“瓜籽(子)在内也。”既然籽尚在瓜中,那么老人家的女儿肯定就在家中了。采桑女见难不倒子贡,便现身传授穿珠之法,助孔子脱离险境。
这两个故事分别收录在《墨客挥犀》和《冲波传》中,共同塑造了未卜先知又善良聪慧的采桑女。这样的女子怎么可能是普通的村妇呢,一定是仙女化身前来为孔圣人指点迷津的吧!
最机敏——锦心绣口才貌无双的秦罗敷
汉乐府中有一首美丽的叙事诗,诗中有一位绝代佳人,她的名字甚至成为后世美人的代称,她就是《陌上桑》中的秦罗敷。
据崔豹《古今注》记载,罗敷是邯郸人,是邑人千乘王仁的妻子,后来王仁做了赵王的家臣。有一天,罗敷在路边采桑,登台远望的赵王一见倾心,就想把她据为己有。罗敷知道了,自作一支《陌上桑》表明心志,赵王听罢也就识趣地知难而退了。罗敷以绝妙的才智创作流传千年的诗篇,更维护了夫妻间的缘分和君臣间的道义。
这首诗以罗敷的日常生活开篇,虚构一位爱慕美色的太守,既保全赵王颜面,又委婉地表达自己不惧权贵、忠于婚姻的志向。而在字里行间,罗敷又用轻快、诙谐的调子,把一个严肃沉重的话题,变成一出充满戏谑意味的喜剧,让人在笑意中越发地敬重罗敷这位美丽而高贵的女子。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秦罗敷亮丽出场了。因擅长养蚕,这一天她的工作就从采桑开始。这位采桑女,不仅容颜俏丽,手中的竹篮、身上的衣饰,无不透露着她对美的雕琢和追求。
你看罗敷,用青色丝带做篮子的络绳,用桂树枝做提钩,把常见的事物修饰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再看她的妆扮,头发梳成时兴的堕马髻,耳畔垂着璀璨的宝珠,紫色绫子的短袄搭配浅黄丝绸的长裙。无论是样式还是配色,都别具巧思,哪怕人们不看她的容貌,都知道这是一位美人了。
所以呢,行人要放下担子注视她,年轻人忍不住重新整理仪容,耕者忘了自己在犁地,锄者忘了自己在锄地,以致耽误了农活。一出场就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难怪驾车路过的太守忍不住停下来,打听罗敷的名姓和芳龄,还深情地邀她同乘车驾,带她回家。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罗敷毫不犹豫地回绝,直接道明自己有夫之妇的身份。接下来,她用大篇诗词来盛赞丈夫的威仪、仕途和品貌,以尊贵的身家和显赫的声名,让太守自惭形秽。
罗敷说,丈夫在东方做官,随从有千余骑。他骑着白色骏马,黄金做笼头,青丝拴马尾;腰间配带鹿卢剑,价值千万钱。他的官运更是显达,从十五岁作小吏起,二十岁做大夫,三十岁做侍中郎,四十岁已是一城之主。白面微须的他,从容地迈着方步,真真一位翩翩君子,难怪与他交往的数千人,都称赞他与众不同。
诗歌唱完了,罗敷对丈夫的一片真情,还有对赵王含蓄而坚定的讽谏也完美地表达出来。我们知道,现实中的王仁是赵王的下属,并不像诗中所写那样出众,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在罗敷心中,丈夫就是她的天,就是她遇见的最好的男子。赵王见他们夫妻情深似海,又何必横刀夺爱、自讨没趣呢?
幽幽桑林处,款款林下风。几千年来,那重重叠叠的碧影中,数不尽的女子在这里劳作,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时至今日,不知那桑林中是否还有素手采桑的风姿,再现那娴静坚贞的才德?@*#
点阅【闺阁雅趣】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