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史】被曲解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作者:刘晓
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而绝对平均主义是违反人性的。(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34713
【字号】    
   标签: tags: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有国”的是诸侯,“有家”者指“大夫”。

对此句话人们通常的解释是: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这里最值得商榷的是如何解释“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均”的意思。如果在此处理解为“平均”的意思,那么儒家的主张中就有了“均贫富”、赞同“平均主义”的内涵,但实际上儒家从来就没有“平均主义”的思想。孔子要求“克己复礼”,要求社会各阶层各守其本分,要求“正名”,而这显然与“平均主义”相差千里。

事实上,先秦诸子百家中,唯有农家的许行主张取消分工,同一种商品不允许有两种价格,强调“绝对平均主义”。许行的思想受到了儒家“亚圣”孟子的猛烈批评,认为他“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既然“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均”的意思不是平均,又作何解释?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注解是:“均,谓各得其分。”“分”可以理解为“本分”,但在古汉语中还有“权利”的意思。

因为这段话是孔子针对两个辅佐季氏但又不赞同其攻打他国的弟子冉有和子路而发的议论,“不均”应是指不遵名分、不按规矩分配社会财富,强取豪夺践踏了社会公认的“公正”、“公平”准则。是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合理的解释,一是:“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而是担心不能各守本分;不是害怕财富贫乏,而是害怕社会动荡。”二是:“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而是担心不能得到公正的权利;不是害怕财富贫乏,而是害怕社会动荡。”

如果各守本分,各自得到公正的权利,就不会有贫穷的问题,各方和睦相处就不在乎人口多少,社会就会安定。后人将孔子这段话改为“不患贫而患不均”,意思是由于“不均”会导致人们“不安”于现存秩序而起来反抗。

虽然没有资料显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曲解源于何时,但中共治下将其意思扭曲,无疑应与其所信奉的共产主义相关联。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而绝对平均主义是违反人性的,这也就意味着共产党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那种美好生活是注定不会实现的,只不过是欺骗人的工具。

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人组成的,人一多了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就有了社会的分工和合作,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就需要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职能是平衡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使社会稳定,体现公平正义。社会管理又分为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法律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道德是一种内在的一种规范,法律和道德就规范了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只要能够体现出公平正义的社会都是好社会。

而中共治下的社会一面在给人民画“平均”的大饼,一面极尽所能压榨、欺骗人民,批判、扭曲传统文化显然是中共为达此目的的伎俩之一。@*#

参考资料:
1. 《论语》
2. 《中国的自由传统》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汉朝是一个“以孝治天下”的王朝,如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对于自己的母亲薄太后,就非常孝顺。母亲生病,他不仅广招名医,而且还亲自给母亲喂药。母亲病情突然加重时,他更是万分焦急。上行下效,整个汉朝,对于老人,是相当的尊重,也给予了一定的特权,而保障老人特殊权利的是历史上有名的“王杖制度”。
  • 上古五帝时期就有了高等教育,当时的教育场所叫“成均”,虞舜时称为“上庠”,夏朝时称为“东序”,商代时称为“右学”,周代时名为“东胶”。西周时已经出现了“太学”的说法;从汉代开始,“太学”成为国家在京师所设大学的正式名称。
  • 礼之存在,表现出来,就是礼的形式仍能见到。告朔之礼虽不行,而每朔犹杀羊进庙,则使人尚知有此礼。如饩羊都废止了,则此礼便痕迹都不存了,
  • 忠厚之人的善行获天祐!(Shutterstock)
    善有善报的价值观是一种普世价值,在中华文化中极受到崇尚标榜。然而善报的事迹不一定是表现在外的轰轰烈烈的举动,可能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操守高道德标准的自我要求。一起来看发生在清朝的两件事迹。
  • 平日里朋友间开开玩笑、逗乐寻开心,是常有的事情。然而,这些寻开心的玩笑也可能在那一瞬间引发意想不到的巨变,改变人的命运,是怎么回事呢?来看两则清朝的民间故事。
  • 射在中国起源很早。至晚商、周时代,弓箭已是男人的性别标志,贵族家的男子必须从小接受严格的射箭训练。射不仅是最重要的军事技能,而且成为身体和品德教育的课程,所谓“讲德习射”。
  • 何为入太庙而每事问乎?意以为孔子不知礼。孔子闻或人之讥,乃言其问之意,以宗庙之礼当须重慎,不可轻言,虽已知之,更当复问,慎之至也。
  • 如果说有什么问题困扰着现在的家长,那么手机游戏成瘾一定排在首位。许多家长想帮孩子戒网瘾,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施。那么,在没有手机的古代,儿童都玩些什么呢?又有哪些玩具仍然适合我们现代的小朋友呢
  • 中华传统文化是本次人类历史中,独一无二的没有中断的文化,迥异于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被称为“神传文化”。或许,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神性内涵,才创造了持续传承五千年的奇迹。
  • 古来直到近代留下不少纪录,验证了敬重文字的重要性,不是空穴来风。本文续上篇:【救世古鉴】仓颉作书“天雨粟 鬼夜哭” 文字背后有神力吗?继续提供正反两面的实例来互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