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是北宋末期的人。当时的皇帝徽宗虽然在政治上表现平平,但在绘画方面却有突破性的政策,比如,他打破过去由他人推荐进入画院的习惯,以考试的方式选才;徽宗很重视画家对于诗意的想像力,并以其做为鉴定标准,当年,徽宗出的考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竹锁不是竹子做成的锁,“锁”在这里当成动词,是诗句里一个很关键的字,整句诗的意思可以解释为一片竹林把桥边卖酒的店家给遮掩住了。
但“桥边卖酒家”在诗句里就占了五个字,所以很多画家把重点放在酒家、酒客谈笑、桥边的描绘;李唐先画了一片竹林,有座桥头,隐约在竹林中有幅酒旗,连酒家的建筑都没有画出来,却将诗中的关键字“锁”表现得淋漓尽致,徽宗大为欣赏李唐的诠释能力,钦赐第一名。
进入画院后,李唐受到徽宗重视,官至待诏。
《万壑松风图》这幅作品是在北宋宣和时期(宣和为徽宗年号)六年完成的(一一二四年),李唐当时是七十六岁,正是北宋发生“靖康之难”(一一二六年)的前两年。靖康之难发生后,金人攻破北宋京城,包括徽宗、钦宗两名皇帝、嫔妃、大臣、画师技工等三千多人都被掳往北方,李唐也是其中之一。
土匪变徒弟 一路保到江南去
李唐曾经在康王赵构府中做事,他听说康王已经在南方继位,也跟着其他大臣往南方走,逃到太行山的时候,却被强盗给包围住了,其中一人叫做萧照,被李唐包袱掉出来的一盒盒粉饼给吸引住了(按:以前的画画颜料不容易取得,因此调成粉块状,每次要画的时候,就调用一点),就问眼前这位老人是做啥的?
李唐报上名号,萧照大吃一惊,因为他对画画很有兴趣,又听到眼前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翰林图画院待诏李唐,于是自告奋勇要跟随李唐到南方去,萧照告别了首领,一路保护李唐到了当时北宋王室偏安的京城临安(今杭州)。
两人一路边逃边画,边画边敎,萧照后来也成了南宋著名的画家,目前台北故宫还收藏有一件萧照的作品。
当时,康王赵构也还没确定要定都哪里,李唐也找不到他在哪里,颠沛流离辗转来到南方,又没人认识,只能先以卖画为生。
李唐不入时人眼 他日重造南宋新画派
江南、江北的风景相异,养成的风土人情也大大不同,人们对书画的喜爱与北方不一样,北方喜欢大山大水,但在烟雨江南,人们并不喜欢这样的画作,所以,李唐的作品卖得不好。他做了一首诗,感叹时不我与:“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意思是山水画里的云烟、村落与雨气迷濛的江边滩头,你看起来没什么,其实这是很不容易画的,但却无法博得人们的青睐,唉,早知道你们都看不懂,我就多买一些胭脂,画大家都喜欢的牡丹就好了。
所幸,许多江北的人也逃到江南,一位疑似康王舅父的人偶然在市场上,见到一张独异于江南风格的画作,才找到李唐,将之推荐给已继位为高宗的康王,高宗重建画院后,李唐再次进入翰林图画院,当时他已八十岁了。
李唐是一个全才型的画家,绘画实力丰厚,不但会画山水,也会画人物故事画、花鸟、走兽等。长居江南后,他逐渐改变画风,北方的大山大水、中峰鼎立的构图逐渐变成了江南烟雨濛濛、西湖杨柳、平坡的半边构图,还有他创的斧劈皴法等,带领了南宋画家走向另一个画风,包括知名的马远、夏圭;他虽然是北宋时期的人,但因为影响深远,与刘松年、马、夏合称“南宋四家”。
图画说明——小论
这幅画是三拼绢,就是三块绢布拼在一起画成的,从上面天空的位置可以看到接缝,是一幅非常大的作品,《谿山行旅图》、《早春图》都是二拼绢。因为,以前的绢尺寸没有那么大,超过一百公分的画,就必须用拼接的方式来完成。
这件作品虽然巨大,但画面给人感觉愉快、宏大,并不暗沉、萧条,例如画中的松叶十分茂密,与郭熙《早春图》中的蟹爪枝给人萧条的感觉、或春芽才刚冒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幅画像是夏天,生机勃勃,且声音很多,画中可以感受到泉水汩汩、松风摇曳、主峰两侧、山凹处、山峰处都有流泉,呼应了画名中的“万壑”。
图画说明——细部
很多史料记载李唐体格兼备,他擅于描写万物生气蓬勃的朝气,以这幅画为例,这幅画有很多细微的部分,让你觉得动感十足,跟李唐使用的多变皴法、采用的画面元素都有关系,例如在画中的山石、云、松、水等是主要元素,我们可以看到李唐以不同的皴法来做出各种阴影、变化,忠实地表现了物体的表面结构。
立体的松树:他用墨线先把树干圈出来,再用半圆形画出松树身上的节理,却没有很呆板地把整棵松画满,利用一半的密集度来表达树干的起伏,这些节理的表现与淡墨染色具体呈现了这些松树的立体感。
厚实的松针:李唐利用细笔的短针,把松针一笔一笔画出来,粗细大小不同,而没有想用染色直接带过,画法十分细致。
真实的泉壑:后面的这些水纹与传统的画法也不太一样,如果你常去爬山,就会发现水纹就如同李唐画的样子,哗啦哗啦地流淌着,跟范宽《谿山行旅图》所画的抽象性的水、瀑布不一样。
落款:皇宋宣和甲辰(按:一一二四年)春,河阳李唐笔。李唐是河阳三城人,就是现在的河南孟县。但这幅画没有画名,所以“万壑松风”应该是后人所取。◇#
──转载自
(点阅【艺谈ARTIUM】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郑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