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传神写照足千秋 气韵生动人与仙

文/Erin Wang
晚清《缂丝贺寿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917
【字号】    
   标签: tags: , , ,

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几千年来,“传神”是中国人物艺术作品的核心,也就是说,艺术家在创作中并不注重准确的体态描绘,而是力求把握人物的精神和气韵。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评价,“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中国艺术的一切造境。”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正在展出一批中国艺术作品,着力于探讨中国传统艺术中对“人物”的传神写照,即“传神:中国艺术中的人与仙”特展。

展览共有三个展厅,第一个展厅的主题是“婴戏”,表达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对“多子多福”和“传宗接代”的文化观念;第二个展厅的主题是“日常生活”,展现了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情景、历史和传奇故事中的名人逸士;第三个展厅的主题是“道释”,体现了古人敬神修仙的精神层面。

本展陈列文物数量超过120件(组)。由于部分展品年代久远,不宜长期展出,展品将分前后两期陈列:第一期从2018年8月9日至2019年5月26日止;第二期从2019年6月1日展至2020年2月23日。展品涵盖北宋至晚清时期的纺织品、漆器、玉器、瓷器、金属器和竹木器物等,其中既有广为人知的大师名作,亦有鲜少露面的罕见之作。

纯真妙趣 “婴戏”百态

中国古代,无论是钟鸣鼎食的贵族、诗礼传家的士大夫,还是平常百姓人家,都希冀“多子多福”。在一定程度上,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家族发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幸福”的民俗涵义。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年终岁首时将“多子多福”的期盼融入艺术作品中,如年画中的“婴戏”图。年画之外,“婴戏”主题也广见于织品、漆器、玉器、瓷器等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中。这些艺术作品中的婴孩往往可爱淘气、天真烂漫。他们或玩耍,或嬉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本次展览中的清代缂丝《百子图》,是费时耗工的大型丝绸彩色挂毯。这种精心巨作,应原为富贵人家所有,挂置于住宅厅室间作墙面装饰用。作品顶端是一对凤凰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双凤朝阳”图,寓有“吉祥”和“前途光明”等美好涵义。双凤图下方是朵朵祥云。祥云间画有“麒麟送子”图——一个手持如意的孩童身骑麒麟,含笑而来。

清朝缂丝百子图,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据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中国民间认为麒麟为“仁义之兽”,积德人家,求拜麒麟可生育得子。

祥云之下,孩子们或射箭,或划船,或钓鱼,或猎鹰,或骑马,或放筝,或演奏乐器,或阅读等,展现着一个活泼天真、无忧无虑的童稚世界。挂毯中共有83个儿童,姿态各异,生动轻灵。整幅作品人物线条简约流畅,色调柔和,作工细致,彰显出织匠的巧思设计和高超技艺。

清朝缂丝百子图(局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这次展览中有一幅元末明初的《婴戏图》。画面上方是皇家花园的一角,四个小朋友在欢乐地滑木制滑梯,滑梯下方的地面上散落着小铙钹等儿童玩具。画面中央左侧两个小朋友右手持马鞭、左手拉着马头缰绳,胯下骑着“竹马”模仿大人驭马驰骋的模样。他们的“竹马”有着制作逼真精致的“马头”和方便移动的木轮“马腿”。

画作正中的亭阁台阶上,一个拿着中国传统玩具“波浪鼓”的男孩,正在“呼朋喊友”,不亦乐乎。亭阁下方有三个小朋友在斗蟋蟀。画面左下方两个孩子正在比划习武。林林总总,图中共有22个小朋友在皇家花园中玩着多种游戏。

这些艺术作品中,儿童明清的双眼,不染尘俗的澄净童心,似乎在提醒人们存一片天真,回归人之初的“本真”。道家圣典《道德经》中,婴孩为道祖所推崇。所谓“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婴孩的纯真状态被认为是道家修炼者所寻求的至高境界。

名人逸士 民俗生活

中国艺术作品中,古人日常的生活颇为雅致:春花秋月,琴棋书画,品茶游园等,再现了古人不急功近利、不浮躁奔忙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本展中出自明万历年间的景德镇窑青花爱莲图盘,描绘了一位文人端坐在莲花池旁的树下,恬然望着书童在莲池中采撷莲花的情景。画面整体流畅自然,让人感受到画中人内心的安静与淡然。

与此同时,人们观画即会联想到宋朝文人周敦颐。他在名篇《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莲,花之君子者也。”千百年来,周敦颐的《爱莲说》被世人广为传颂,勉励着中国人坚守真理和道义,始终保持“如莲”般的高洁美德。

节庆也是常见主题。来自清朝的缂丝龙舟竞渡图,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中国古代端午龙舟竞渡的风俗情景。图中壮观宽广的河流为“放生河”,五艘龙舟昂首翘尾在河中竞渡,龙船装饰华丽,舟中顶层设亭,亭内达官贵人在观看比赛。行进中的龙舟、空中飞扬的旌旗、众多动态的人物,让观画者似乎能够听到震天的锣鼓声,感受到紧张热烈的竞渡气氛。

清缂丝龙舟竞渡图,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清缂丝龙舟竞渡图局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敬神修身 道释仙佛

佛陀、罗汉、观音、福禄寿三星、仙人等佛家和道家神仙人物,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的常见人物形象,这体现了古人敬神修仙的精神内涵。画作中除了神仙,往往有优美的“仙境”,也就是中国古人理想中的天国世界。

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展览中,一套大明弘治素三彩“佛陀涅槃与侍从群像”是最为让人震撼的展品之一。此像由一件群雕像和五件单体人物雕瓷像组成雕塑群,再现了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涅槃时的场景。当日为黄历二月十五日,即“佛陀涅槃日”。佛陀涅槃时,十大弟子中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已去世,佛陀身边有八大弟子。吉祥卧中的佛陀,身金黄色,面容圆润饱满,神态宁静安详。八大弟子或坐或跪或立,他们捶胸顿足,抹泪悲哭,神态虔诚哀戚。

明弘治 三彩佛涅槃组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明弘治 三彩佛涅槃组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素三彩瓷,即以黄、绿、紫三色为主色调,红色排弃在外,其色淡雅,故显得素净优雅。素三彩中的“三”乃“多”之意。明代素三彩存世作品较少,素三彩人物瓷雕堪称稀有,而如此多的素三彩人物群雕组像更是难得一见。迄今所知,这套“佛陀涅槃与侍从群像”是明代素三彩唯一存世完好的人物群雕组像,可以说是明代文物珍品中的珍品。

明早期陈彦清造“鎏金铜老子像”亦是一件重要展品,尊身带造像艺术家陈彦清的款识,是鎏金铜藏品中带陈氏款识的罕见之作。陈彦清是元末明初的造像艺术名家,钱塘 ( 今杭州 ) 人。他曾受封进京,为皇家制佛像供器。本尊铜像造工精妙,鎏金瑰丽,道袍衣褶造型自然。中国古代有“修佛”、“修道”的传统。老子就有静坐修道的习惯。铜像中老子头戴法冠,在法座上冥想静修,面相祥和庄严。

明早期 陈彦清造鎏金铜老子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老子之外,八仙亦是中国文化中广为流传的道教神仙。本次展览中的明代“八仙贺寿图托盘”便是实例。图中,八仙在松柏台上集会,仰望云间“寿星”、口颂祝词。托盘上的松柏寿石、仙禽蟠桃、祥云瑞霭等景物图,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均有“祝寿”的涵义。

明朝黑漆嵌螺钿八仙贺寿图托盘,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中国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民俗信仰,蕴含着中国古人敬神、修身、为忠、为善、为孝等精神理念。在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这些人物形象通过绘画、织品、玉器、瓷器等载体,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寄托。@*

──转自

;点阅【时尚精英ELITE】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余心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一位写实画家鼓励我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劳耶新馆看一个展览“未完成:可见的思维”(Unfinished: Thoughts Left Visible)。由于特别渴望对古代大师们有更多了解,我聆听了美术馆的讲解。意犹未尽的我,决定邀请写实艺术家们来谈谈他们对大师未竟作品的想法,以及这些画作对其创作会有怎样的影响。
  • 中国古人认为,文化是由神传给人类的,文明成就来自神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近日开幕的“帝国时代:秦汉中国艺术”特展上,众多格调高古、技艺精湛的文物,在在体现出这种理念。
  • 17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幻想与巴洛克精神不谋而合,使得中国风设计风靡于艺术的各个领域。绘画、工艺品、家具乃至室内装饰,无不通过壮美、宏大的外型,流露出浓郁的东方趣味,展现了有别于西方传统的艺术特质。
  • 华贵典雅、盛行北欧的缂丝壁毯这种艺术形式塑造了文艺复兴和欧洲的精神内涵。
  • 波士顿美术馆最近整修完成的展厅展出150多件、跨越4,000多年历史的珠宝,主题:“超越辉煌:聚焦馆藏珠宝”(Beyond Brilliance: Highlights from the Jewelry Collection)。这些珠宝述说着从遥远的过去到现在,关于爱情、战争、死亡、全球贸易、政治、科学与艺术的故事。
  • 中东地毯与欧洲绘画有着相互交织的历史。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宗教绘画和肖像画中常出现进口地毯,尤其是来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地毯。这些充满异国情调、昂贵的纺织品可以用来展现财富、现世性和地位。它们还为画面的构图增添了色彩和图案。
  • 政治动荡和反战的焦虑,或许是现代艺术普遍给人丑陋之感的两个原因。然而,在激进政治的炽热表象之下,如达达主义等艺术运动还隐含着更为阴暗的深层意涵:它们视觉化地传达了后现代哲学,即虚无主义、非存在论(nonbeing)和生命无意义的观念。毕加索笔下的人物形象支离破碎,反映了现代人在抛弃传统真理观之后所体验的意义与秩序的崩解。
  • “科尼什艺术村”(Cornish Colony),是美国早期数一数二的艺术村。艺术村的中心是圣高登斯的住所与他后来建造的工作室。这个地方现在是“圣高登斯国家历史公园”(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所在,由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想了解美国的历史、艺术和大自然,这个风景如诗如画的艺术村再适合不过了。
  • 至今马铃薯与黑面包仍是东欧人的主食。事实上到了18世纪末,马铃薯已成为“富人和穷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备菜肴”。马铃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于许多不同菜肴的特质而越来越受欢迎,到今天仍是德国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那西索斯和回音女神的故事在17世纪是一个热门的画题。克劳得的这幅画是目前唯一已知他尝试这种题材的作品。……这情景像不像人间仙境?难怪Claude(克劳得)会成为17世纪英国最受人赞赏的画家和收藏家的宠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