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
二十一、踩水车
早年梅北村公馆园、三美庄因地理位置处于梅山街市的尾端,在清康熙年代,有一位从福建诏安来台的翁裕定居于此,因善观地势,精通水渠灌溉,当时在他田亩所种稻米多数丰收满行囊。据传拥有田地的三美庄农民因取水不易,自愿将田园归他名下而充当他的佃农,而翁裕当年唯一的绝活,就是利用脚踏的龙骨水车,引水灌溉低于农田的技术呢!
梅北村三美庄以旱溪和过山村为界,是梅山市街属于外围的聚落,也是下高速公路往梅山街的小聚落,早年引溪水灌溉农田,是比较接近典型的农村型态社区。唐朝一位诗人李绅写了一首《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还有一句俗语:“一粒米,百粒汗。”道尽人们必须“惜福”,爱惜米粮得来不易呀!以农立国的台湾,土地肥沃,但起伏不定的山坡地,缺少河水灌溉,所以必须兴水利,运用大圳或埤塘储水,再导引溪流之水灌溉农田。除开辟大圳,挖池塘蓄水之外,还有的以人工凿井以抽取地下水源,但早期梅山三美庄农民,由于受限水圳比农田低洼,引水灌溉似乎变得十分困难,先民运用他们的智慧,设计出用脚踏水车的方法来灌溉农田。
水车有好几种,其中一种是用竹子做成,看起来就像一个大轮子,只要汲水注入渠道中,就能将水引到田里灌溉。另一种则是用木材做成的“龙骨水车”,龙骨水车是三国时代蜀汉扶风人马钧发明的。它的形状与其说像龙骨,不如像俗话所说“龙头、蛇身、蜈蚣脚”来得生动而明确,其脚踏板像“龙头”,竹架的绳索像“龙须”,身体像“蛇身”,踩动时,必须靠双脚不停的踩踏,汲水板一片一片向前挪动而后回转从背上退回去,不断循环,才能把沟渠里的水往上拨,并将水引进高处的田里灌溉,因为木片看起来,很像人的脊椎骨,而台湾称脊椎骨为龙骨,所以这种水车便叫“龙骨水车”。
在水车的车头部分,为了让踏水车的人重心平衡,两侧分别用竖立稳固的竹架,并于横向位置搭一个竹竿横杆,当人们踩水车时,只要将双手放在以齐胸等高的竹竿上面,就可以节省不少力气,水车其实是农家引水工具的总称。通常一台水车最多可以容纳四个人同时踩踏,通常两人一组,一左一右,步伐一致的合力踩水车。有时会看见农人一边踩着水车,一边哼着歌儿,构成了一幅悠闲的农村风情画,真是十分有趣呢!近年来,由于农人已经改用马达抽水,所以无论是巨轮运转的竹子水车,或是脚踏的龙骨水车,或是脚踏的龙骨水车,都渐渐没落了,尽管如此,在一些休闲农场里,还是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水车不但让游客们体验农家生活,也能了解从前人取水不易,而更懂得珍惜水资源。
二十二、喊玲珑卖杂细
梅山早期称为梅仔坑,位于嘉义县山区,辖内共有18村,山区地形错综复杂,大部分聚落是以散居的山区方式形成,当时的商店并不普及,乡间农村主妇忙于家计,购物往往只能借着“流动杂物店”来供应生活所需,因此造就了当时“寄药包”、“配送酱油”、“王禄仙卖膏药”、“卖杂细”等怀旧行业的盛行,尤其在农事较少的季节,午后时分,经常可见卖杂细的中年人到村子里兜售日常物品,他一般用双肩扛担着两箱售货品,沿街摇着玲珑鼓大声叫着“卖杂细、卖杂细、来买杂细……”。玲珑鼓为木板与牛皮制成的圆形小鼓,鼓面直径约2台寸,表面两面装上牛皮做为鼓面,只要左右摇动即可发出咚咚之声,藉以招徕顾客买杂细,村妇只要一听到这种乡土口音,就知道盼望已久的卖杂细业者前来兜售,“梦回故里玲当声、遥想童年购物时。”正是现今许多中老年人难忘的写照。
卖杂细的行业,在当时还算是颇受欢迎的职业,一来走遍梅山各大街小巷,乡间聚落,一来与顾客闲话家常,天马行空,无所不谈。有的梅山买家会贴心的递上凉水、香烟,解解奔波四处之辛劳,也可见当时人情味浓郁的程度,往往令乡亲十分感动。
到了五十年代,卖杂细的业者就改用脚踏车进行贩卖的工作,比往年靠肩挑重担四处叫卖的劳力行为省力多了。通常业者将销货用品装在箱柜并绑在脚踏车后座两旁,其箱柜装满女用的日常必须品,例如胭脂、蜜粉饼、针线、绣线、钮扣、梳子、裹脚布、香水化妆品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所卖的物品都是细小而精致、多样的居家用品,一应俱全,任客挑选,所以统称为“杂细”。当然,也有较特殊不常用的物品,民众也可以事先向卖货郎订货,等卖货郎下次光临时再取货,银货两讫,童叟无欺,而且服务到家,堪称为当年的“宅配生意”,既方便又满意。
民国六十年代以后,更进步到以人力推的两轮推车“利雅卡”,俗称“杂细车”,取而代之,在行遍梅山各邻里时,更显得轻松自在。业者张登顺步入这一行已历数十年的时光,看过多少繁华盛衰,走遍无数晨昏,每个脚步都在述说着台湾经济的飞跃成长,在他的叫卖生涯中,也有着太多叙述不尽的故事,有感恩、有辛酸、有喜悦、也有悲情,交织成他的卖杂细岁月。如今,便利商店、杂货店、百货行等逐渐设立,卖杂细的行业直接受到冲击,从他满布风霜的脸上,似乎可以看见生活的重担与岁月的痕迹,……。文明的伸张,纵然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与新潮,但昔日浓浓的浪漫情怀及优雅的古早味,却已随着无情的光阴而消逝,旧有的景物及充满真雅美感的生活,却只能在老照片中一一呈现,并带给我们的无限眷恋与怀思。
老照片承载着一种历史的时空素质,它所传递也是一种属于历史的、乡愁的生活质感。不同的年代,常常会烙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不一样的思维和影像,在物换星移,日昇日落之间,多少人世的沧桑,在人间的舞台消失殆尽,在繁华若梦的短暂浮生中,又有多少怀旧的场景可供追寻呢?尤其面对变动快速的时代,很多事物都缺乏一种恒常性时,往往很快之间,一个时空的景貌就急遽的改变了,而那些充满旧情绵绵乡土情怀的古老影像,却让我的人生记忆推到童𫘤的年代,使我回味到四十年前的行事,亦牵引起我的思古幽情,透过手中老照片去寻访童稚的时光记忆……。
@
──转自梅山文教
(点阅【恋恋梅山──老照片怀旧情】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