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兴起后,四夷诸国不远万里,朝贡唐朝。东至高丽,南至真腊,西至波斯、吐蕃、坚昆,北至突厥、契丹、靺鞨,除此之外的区域均称为“绝域”。对于前来朝贡的国家,大唐根据距离的远近,给予他们回赠、册封吊唁、运粮、传驿等费用。由于大唐的开放包容,造就唐朝子民非常宽阔的视野,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封闭陌生。
拂菻遣使入唐朝贡
当时大唐与西亚诸国的交往,最主要的有拂菻(即东罗马帝国)、波斯(今伊朗)和大食(今阿拉伯)等国。
据唐书记载,东罗马帝国的宫殿柱栊多是以水晶琉璃作成。这个国家的国王常常巡行各地,御驾上设有一囊。如果百姓有事想要禀奏国王,就会写成书状,在国王所经的途中投到御驾的大囊中。国王回到王宫后,一一处理百姓投诉之事。东罗马帝国的国王是挑选出来的,由贤能的人来担任,尤其遇到天灾人祸时,更换国王更是频繁。
这个国家的城东有一大门,高二十多丈,从上到下全部用黄金装饰而成。宫殿以瑟瑟为柱,黄金为地,象牙为门扇,香木为栋梁。由于该国国俗无瓦,就捣碎白石为粉末,均匀涂抹在宫殿上,质地非常坚密光润,远远望去就像是白色的玉石一般。每到盛夏酷暑时节,东罗马人就引水潜流遍至屋宇,由于设计的巧妙机密,外人难以知道是怎么作成的。机关开启后,瞬间屋顶上犹如万千泉鸣,刹间便是四檐飞溜,犹如瀑布的悬波,飞流激荡成为凉风,以此来避暑。
贞观十七年,东罗马国王波多力遣使入唐,献上赤玻璃、绿金精等物,太宗降玺书答谢慰问。
唐玄宗开元七年正月,东罗马派遣吐火罗大首领入唐朝贡,献上狮子、羚羊等。随后又派遣大德高僧入唐礼佛朝贡。
之前隋炀帝常想和东罗马帝国通使交往,但苦于遥远无法实现。至大唐时,盛世繁华的天朝气象,却是自然吸引了遥远的帝国前来朝贡交往。
千年前的国际大都市
都城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都市,也是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大都市。天下万国竞相入唐朝拜,或移民、经商,或进贡、礼佛修道。因此当时的大唐呈现多元包容的国际气息。大唐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地,是印度婆罗门、波斯、大食人、西域胡人聚集栖身之地。当时外商聚居的场所称为蕃坊,由外侨选置蕃长掌管相关事务。
大唐开元年间,日本留学生、学问僧、新罗贵族子弟大量入唐留学。新罗王子金乔觉于唐高宗永徽四年赴唐修佛,法号释无漏。他于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三十夜间成道。在开销方面,譬如新罗留学生购买书籍的花销由新罗支付,而四季衣物及饮食等日常所需由唐廷负责供应。唐朝为外国留学生特别设立“宾贡科”,以此召取汉学优异的外国士子入仕为官。譬如,新罗崔致远、日本的阿倍仲麻吕等。
现在的华人喜欢移民到欧美国家,当时的天下诸国却是喜欢移民大唐。仅长安城中的胡人就达上万。胡人移民长安,买田宅,经商贸易。在中土安居乐业,丝毫没有回家的意思。
据大食人阿布.赛义德.哈桑(Abu Zaid Hassan)的记载,唐朝末年广州的回教徒、犹太人、基督徒等就高达12万人。而扬州的胡商就高达数千人。
华人移民欧美,最常经营的就是餐饮业。大唐时,胡人移民大唐,也多是经营餐饮业。李白在《少年行》中写道:“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就是对外蕃入唐的真实写照。
现在认为的传统,就是古典文化以及近乎苛严的礼乐等等。若把目光投放到大唐,会带给人新颖气派的感受。传统不仅包括著文化上的开放和多元;也意味着时尚和新潮,对来自遥远国度的新生事物,有着非常广阔的包容和吸收。
在吴承恩架构的世界中,则认为能够移民到中土大唐是件非常荣耀的事。小说《西游记》91回中,讲到西域的国民争着行善积德,指望着将来能转生到中华大唐,沐浴唐国雍容的华风呢。
净化水源的清水宝珠
阅读唐人笔记,会发现很多的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净化水源的问题。虽然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不过也为人提供了额外的思路,使人一窥千年前唐人思想的开放程度。
唐人张读讲到一则严生的故事。说的是严生游览岘山,得到一颗珠子。后来被一个波斯人看到,惊喜地说那是波斯的至宝,波斯人称其为“清水珠”。将此珠置入浑浊的水中,顷刻就会使浊水清澄洞澈。波斯国失去此宝已有三年了。没有了清水珠,波斯境内的井泉全都浑浊了,喝了这样的水,很多波斯国民都生病了。这个波斯人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四处寻访,就是为了这颗国宝。
这段唐人笔记,对今人的思想似乎有些脑洞大开。一颗珠子就能净化水源,比现在往水中投放漂白剂净化水质,要高超许多。
另一则唐人的记载中,讲到唐玄宗开元十年,寺僧为了建造功德,就将唐睿宗作相王时,施赠给寺院的一颗价值亿万的宝珠拿出来典当。胡商见到此珠后,直接恭敬地将宝珠高举过头,加以膜拜。僧人很好奇胡商的举动,问他为什么。
胡商说:“贞观年间,我国国王入朝通好,向唐帝贡献此珠。此珠名叫水珠,每每军行休息时,掘地二尺,将珠子埋于其中,水泉顷刻即出,可供给数千人引用。因此行军常不缺水。自从此珠消失后,每次行军都饱受干渴之苦。”僧人不信,胡人就掘土藏珠,果见水泉涌出,泉色清冷,流淌不尽。
如果所言是真的话,就能够解答很多问题,包括后来蒙古大军西征时,要经过荒无人烟的沙地。现代人都在百思苦想,蒙古大军是如何寻找水源。如果当时世上真的存在这么奇异的宝珠,那么解决大军饮水问题,是不是也很顺理成章呢?
参考资料:
《旧唐书》列传148
《百丈清规证义记》
《唐会要》卷36“附学读书”
牛肃《纪闻》
张读《宣室志》@*#
责任编辑:谢秀捷